五六千人的大軍,聚集在一起,其規模、氣勢同樣是不可小覷,雖然葉青看着校場上那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內心同樣也有些熱血沸騰的感覺,彷彿回到了他在後世的那種日子一樣。
不過來到這個世上這麼多年,葉青早已經懂得了什麼叫做“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爲官”。
何況,誰知道周端朝安的是什麼心,若是自己真的一腦熱站到校場的高臺上,一旦有人鬧事、起鬨,周端朝絕對是樂的站在一旁看熱鬧,絕不會幫自己一把。
而若是自己想要懲治起鬨、鬧事者,怕如此一來,更是着了周端朝的道了就。
“明日我便離去,漣水軍還望周統領多多費心,如此驍勇善戰者,也能夠讓本官看出來,這一切都是你周統領之功。”葉青緩緩放下茶杯,笑着對周端朝說道。
“這……大人怎麼這麼快就要離開嗎?可……那戰馬一事兒……。”周端朝眼睛骨碌一轉,立刻問道。
“放心,既然答應你了,便不會食言,一千匹良馬過幾日便會由武將軍親自帶過來。”說道一半,葉青的語氣突然一邊,有些凌厲的說道:“但咱們醜話說在前頭,若是這一千匹戰馬在你漣水軍出了什麼問題,甚至包括無故跑丟等等意外,我葉青都會拿你周端朝一人是問。”
聽着葉青那突然變得凌厲的語氣,周端朝莫名的心裡一震,不過表面上還是堅定的說道:“大人您放心,末將就是把命丟了,也絕對會善待大人調撥的戰馬。”
“那就好。”葉青再次隨和的笑了起來,嘆口氣道:“非是本官苛刻啊,實在是我大宋朝戰馬匱乏,不止是你漣水軍,即便是其他大軍,哪怕是其他路大軍,哪一路不是戰馬匱乏?所謂的騎兵,嚴重者十之六七沒有戰馬,而十之三四沒有戰馬的已經可以算作是我大宋朝的精銳騎兵了。”
大宋戰馬匱乏、而且戰馬更爲矮小乃是再正常不過之事兒,即便是如今的淮南東路,如今哪怕是算上漣水軍還未到手的千匹戰馬,五路大軍近三萬人的兵力,騎兵加起來也不過才五千人,與大宋其他路的騎兵比例也不過是剛剛持平。
也就是說,以這樣的比例來說,淮南東路如今最起碼還有兩到三千所謂的騎兵,連個坐騎都沒有,這樣毫無機動性可言的大軍,也難怪只能是固守城池,無法北上了。
回到揚州已經是九月初,而在路上的時候,葉青便已經開始讓陳次山放了李知孝跟洪遵。
如今李知孝、洪遵對於他掌五路大軍已經不再是阻礙,而且甚至還有可能成爲他掌漣水軍的最好籌碼,所以一路上,葉青想了很多,但還是沒有一個安全可靠的可行性之法,製造出李知孝、洪遵跟周端朝的矛盾,從而讓他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當然,除了這一件事情外,葉青同樣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這一路上除了前往了最靠北的漣水軍,而淮陽、高郵等四軍也被他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邊。
如今來說,不過是人員整備了一些,加上陸游帶來的兵器、盔甲等物,五路大軍也算的上裝備完整的屯駐大軍了,但若是以這樣的裝備主動攻金,葉青也知道,恐怕一過淮河,他們就會被金人打的潰不成軍。
劉德秀從楚州也同樣回到了揚州,揚州的外城已經開始在盧彥倫、蕭貞的主持下,雖然還沒有輪廓出現,但已經能夠知曉,未來的時日裡,揚州城在外城建好後,將要使得揚州成爲一個難以想象的大城。
李知孝、洪遵、劉德秀、辛棄疾等人耐心的在衙署內等候着回城的葉青,而此刻的葉青,則是在揚州城門口,跟盧彥倫、蕭貞坐在城牆下,拿着手裡的圖紙正在研究着。
這個時期的城池,往往爲了防範敵人的入侵,都會建造除了護城河以外的防禦設施,而在敵人攻城時,更會佈下一連五六道防線,來阻止敵人近距離攻城的機會。
“由遠及近,依次爲鐵蒺藜、鹿角木、拒馬槍、護城壕、羊馬牆,而後纔是城牆。護城壕自然是可以以護城河代替,何況揚州向來不缺水,而且一旦加寬加深外城護城河,也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如今連雨天時揚州城內的洪澇問題,這對於爲官一任的父母官來說,可謂是一個青史留名的大功績。”盧彥倫指着草圖,對着蹲在城牆下,一臉認真的葉青說道。
雖然是看着盧彥倫手裡的地圖,但葉青的心思卻是飄向了那寫遠距離的攻城利器之上,所以當盧彥倫說完後,葉青依然還是呆呆的望着地圖默不作聲。
(ps:我看小說時,基本上看到打鬥都是略過,所以我腦子裡即便是想要借鑑,一時半會兒都沒有可借鑑的東西。這樣子的情節,也很少出現在其他書裡,惶恐至極。一更,寫不動,這幾天一直很消沉,不知道爲什麼。)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