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876"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人口遷徙在華夏曆史中,一直佔據着一條頗爲清晰的脈絡,而其中最爲著名的,便是由安史之亂引起的人口大規模遷徙。
不論是靖康之恥、還是安史之亂,都是北人南遷,以此來躲避戰亂、災禍,而安史之亂之所以在人口遷徙的歷史進程中,能夠更具有標誌性,便是在於這一次的遷徙,不再以黃河流域爲中心,使得南北人口在分佈上,有史以來第一次達到了均衡的狀態。
戰爭是爲遷徙的起始原因,同樣,天災人禍也是人口大規模遷徙的一個重要原因,不論是闖關東還是走西口、蹚古道、拓北庭、下南洋,都足以稱得上是,百姓爲了生存而不得不被迫遷徙。
葉青還在遼國時,便一直揪心着濟南府爲首的北地幾路的災荒,而闖關東則便是把這裡的百姓,給送到了如今金國所在的老巢,所以這件事情,讓葉青不得不擔心,會不會因爲災荒,從而讓逃荒的百姓爲了謀生計,而後陰差陽錯的形成一個,如同金國更得民心的假象來。
淮南東路等地主動接收着大量的災民,北地五路節衣縮食,從李立方那裡也沒有少弄到糧食,但黃河氾濫的災情,顯然並非一年兩年就能夠解決,而葉青依然還需要想辦法,讓北地四路能夠一如既往的趨於穩定之中。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興建濟南府,可以使得吃不飽、穿不暖的大多數不願意南下的百姓,在濟南府盧彥倫、蕭貞的興建城池下,暫時有了勉強度日、餬口的生計。
而如今想要再健長安城,同樣,葉青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消耗、吸收災民,以建養災的方式,來暫時的緩解眼下的民生困境。
辛棄疾在北地五路忙的顧頭不顧尾,每天都有大量的災民需要安置,每天都有數不清楚的嘴要吃飯,特別是隨着葉青深陷關山前的一兩個月內,轉運司從江南運來的糧食也被朝廷停止,那段時間的辛棄疾,站在濟南府的城樓上,甚至是恨不得立刻揭竿而起,乾脆直接反了算了。
好在一切隨着葉青安全的從關山脫險後,朝廷那邊雖然還未有鬆動,不過轉運司的人倒是開始再次把大量的官糧,通過水路給運了過來。
白純跟紅樓聽着葉青講述着這個冬季,之所以難熬的種種原因,眨動着美眸問道:“揚州商會雖然無法在那段時間入夏國,但難道連北地的糧食也保證不了嗎?”
“終究是商,即便是傾城把所有都搭上,又如何比的上官府放糧?揚州商會雖然是杯水車薪,但也正是因爲揚州商會那近兩個月的買糧食,纔算是勉強使得北地五路沒有斷糧,沒有鬧出什麼讓百姓怨憤的事情來。若不然的話,一旦北地五路稍有民怨起,談什麼都是空談了。”葉青難得的能夠吃着火鍋,喝着美酒,而且一左一右還有美人陪伴。
“那你接下來打算怎麼辦?”白純若有所思的點頭問道。
葉青先是愣了一下,而後目光開始望向西方,喃喃自語道:“這一次我之所以吃了這麼大的虧,除了傘的注意力過於集中外,便是夏國我們能夠用的探子……。”
白純無語的白了一眼喃喃自語的葉青,拍了下葉青的胳膊沒好氣說道:“我是說傾城、輕煙、鍾晴她們怎麼辦?誰問你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了。”
“她們不能離開,淮南東路不能沒有人,那裡如同是北地五路的大後方,以後所有的一切幾乎都會是經淮南東路到北地,所以傾城必須留在揚州。鍾晴也沒有辦法離開,離開的話,除非是……。”葉青說了一半便不再說下去了,但不管是紅樓還是白純都明白,除非是葉青真的要造反,那麼可能纔會把鍾晴接過來吧。
葉青的概念很好,以揚州爲大後方而後向北地各個重城輻射,首當其衝的便會是長安、洛陽、以及濟南府,到如今,他對於開封,依舊是十分忌憚,所以並沒有打算去碰那裡,畢竟若是萬一失了民心,那可就不好辦了。
大雪在白純到來的第三日,終於是在黎明前無聲無息的落盡了最後一片雪花,整個世界銀裝素裹,陽光下望向世界的每一處,都是透着一股清新的寧靜跟純潔。
站在長安城的城樓上放眼望去,眼前的世界在陽光的反射下格外刺眼,而如同雪白宣紙的大地上,一小股騎兵則是賣力的緩緩向着長安城的方向前行着。
當葉青帶着白純走下城樓,走在積雪剛剛被清掃後的街道上時,身後就響起了馬蹄聲。
看着十來騎掠過,而後向着衙署的方向駛去,葉青的臉頰上微微露出一絲笑意,不等白純開口,而後便道:“看樣子夏人那邊應該撐不住了,你可以給揚州商會裡夾雜一些探子了。”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萬一不是呢?”白純反問道。
“萬一不是?總不能是李橫這麼短時間內,就把關山丟了吧?”葉青笑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