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宋疆 > 第九百八十三章 持久之战

第九百八十三章 持久之战(1 / 2)

<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amp;novel_id=songjiang-qingye7&amp;bookmark=983"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一場戰爭的爆發,其中永遠不會少了投機者,而這些景象,從戰前就已經能夠察覺到一些端倪。

整個河套三路,隨着金人逼近黃河後,便使得官場之上當初那些遺留官吏變得人心思動,其中不乏一些人,已經開始暗暗做着宋軍一旦戰敗後的各種準備。

陰雲密佈的黃河一戰,雖然對百姓沒有過多的影響,但即便是如此,人心惶惶的景象,在整個河套三路依然是比比皆是,隨着大量的官吏思量着自己的後路,判斷着金、宋孰強孰弱的形勢,從而引的就連老百姓,也開始偷偷的議論着,接下來的河套三路是否又要變天?

戰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宋軍的三萬人馬,破天荒的頂住了金人的前幾波進攻,但即便是如此,人數毫不佔優的宋軍,依然是不被百姓與官吏看好。

特別是那些遺留官吏,以及在當地有影響力的豪門貴胄,或者是富商大賈、文人士子,則就成了百姓眼裡的風向標,時刻豎起耳朵傾聽着他們對如今河套形式的高談闊論,而後暗地裡長吁短嘆一番:宋廷這些多年來,爲何就不能真正的強硬起來呢?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相比較於善於投機的文人士子,富商大賈來說,更爲基層的百姓,在大是大非的立場之上,表現的反而要比那些有影響力、有權力的人要堅定很多。

畢竟,在百姓的心中,不管頭頂的天是姓趙還是姓完顏,只要能夠讓他們吃飽穿暖,過上太平日子就足矣。當然,從感情來說,他們內心裡更多的則是傾向自己歸屬於宋王朝,畢竟華夏曆史的文明中,異族佔據大半江山的景象還不曾像金人這般強勢過,自然希望更該是華夏正統的趙宋來繼續統治這河套三路。

只是百姓的心聲,好像不管在哪個朝代,跟朝廷官府的立場都永遠是相對立的,百姓想要安居樂業,官員卻想要加重稅賦,百姓想要吃飽穿暖,官員卻想要中飽私囊,百姓想要盛世太平,官員卻在因自己的利益而明爭暗鬥。

百姓的心聲,從來不是統治階級優先考慮的問題,利益永遠都是統治集團的第一優選選擇。

河套三路的百姓同仇敵愾想要與宋軍一同抗金,而官員則是選擇按兵不動,默不作聲的躲在一旁看風向,盼着金人再次能夠入主,要麼便是期望着葉青能夠打退金人。

一個不太穩固的後方,即便是跟前線的三萬將士毫無干系,但同樣會影響到前線將士同仇敵愾的軍心與戰力。

慶王趙愷以及葉衡,在戰事還未開始前,匆匆趕到了延州府,而此時的延州,因爲劉敏行的離去後,掌治所一切政務的官吏,便成了韓富、範文溫二人,至於另外一位被葉青列入“黑名單”的龐川,此時則跟劉敏行在綏德州較勁,一時之間,因爲前方的戰事,竟是誰也無法奈何誰。

慶王趙愷的到來,多少使得河套三路的百姓有了一絲撥雲見日的感受,畢竟身爲趙宋宗室,在這個關鍵時刻出現在延州,最起碼向當地的百姓、官吏釋放出一個他們會堅守不退的信號。

同樣,也因爲慶王趙愷的到來,使得三路的一部分遺留官吏,心頭之上像是蒙上了一層陰影。

雖然趙愷與葉衡的到來,並沒有給前方親自上陣的節度使葉青帶來援軍,但其麾下跟着過來的幾百兵力,用來鎮壓延州已經一些有異心的官吏,顯然已經是足夠了。

兩人的及時到達延州,自然是讓前線的葉青也跟着鬆了一口氣,與乞石烈諸神奴已經在這三日之內,已經進行了好幾次慘烈的攻防戰,黃河河面彷佛也因爲無數屍體的填入,而使得水位漲高了不少似的。

兩翼的騎兵如今也已經是疲憊不堪,三萬隴城兵營的兵力同樣是損耗不少,至於金人,如今依舊是難以成功渡河。

之所以能夠如同釘子一般,穩穩的紮在對岸,讓金人無法大規模的兵力渡河,除了三萬隴城大營的兵馬錶現出了讓葉青都難以置信的戰鬥力外,便是種花家軍的五千人,在徐寒的率領、葉青的指揮下,一直能夠有餘力支援右翼騎兵,以及馳援身爲中軍的步軍,在其前線形成第一道鐵蹄旋風,使得渡河規模的不大的金人兵力,一直以來,即便是能夠渡河成功,但不等他們整軍再戰,便被來去如風、手段殘酷的種花家軍以雷霆之勢給沖垮,而身後的步軍則每次都會及時的補充上來,對着沖垮的金人進行第二波屠殺。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