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songjiang-qingye7&bookmark=1110"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額外收穫蒙古人送的三千馬匹,對於如今的葉青來說,已經算不上是什麼太大的驚喜了,自從河套三路跟夏國半壁江山入手後,北地戰馬在數量上已經完全可以做到了自給自足,雖然戰馬依舊是寶貝一樣,被三大都護府當作寶貝一樣,可最起碼不再像當初那般,號稱五千騎兵的大軍,真實數據不過兩三千騎兵那般。
五千牛羊對於濟南百姓來說可謂是一個利好消息,不管是牛還是羊,葉青自然是真捨不得宰殺,畢竟北地如今遠遠不如宋廷其他地方那麼富裕,而百姓除了種糧以外,並無其他收入來源。
所以五千牛羊雖然分攤到百姓身上後不算多,但最起碼也可以振興一部分的經濟,可以給予百姓在拮据生活上多一層保障。
五千牛羊幾乎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被辛棄疾賣給了有需求的百姓,不管是牛還是羊,都是搶手的貨物,特別是牛,對於百姓來說,完全可以比擬一個普通家庭的兩個勞力,而羊就如同女人一樣,三五頭羊基本上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繁衍出更多的數量來,所以在以合理的價錢賣給百姓後,濟南官府的威望也在百姓中間水漲船高。
慶元元年的下半年,就在這看似溫吞水,但北地各路卻在緊急招兵買馬的緊張中度過。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慶元元年十一月,北地節度使葉青在沒有朝廷的旨意下,顯然無法回到臨安,不過因爲今年乃是新君繼位後的第一年,葉青同樣是給朝廷送去了大量的禮物。
其中自然是以金人衛紹王帶到濟南府的那些,當年金人掠奪宋廷皇宮存留下來的物事爲主,一件不剩的全部都送給了朝廷,以此來緩和他跟新君之間的暗流涌動。
李立方得到了一頂臨安城內除了皇宮內以外,最大的一頂官轎,十六人擡的大轎呈現在李立方的眼前時,驚的李立方的下巴頦兒差點兒掉在地上。
嘴裡連連唸叨着葉大人有心了、葉大人有心了的李大人,一時之間在湊不齊十六名轎伕,但又想立刻坐上去顯擺一番的情況下,不得不把府裡的下人拉出來湊數。
於是迫不及待的李大人便坐着這頂能夠引起任何人都側目的轎子,在臨安城的大街小巷極爲燒包的轉悠了大半天的時間,即便是到了晚上,轎子已經停在了門口,那些被拉來充數的下人,肩膀已經是一片火辣辣的疼痛時,李大人依舊是不捨得從轎廂內走出來。
愛不釋手之餘,李大人甚至想要讓下人把飯菜端進轎廂內食用,從而能夠讓他在轎廂內停留儘可能長的時間。
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連連感慨着自己這些時日在朝堂之上,爲葉青據理力爭的心血沒白費之餘,同樣又在晚飯後琢磨着,自己是不是應該去哪裡轉轉呢?這麼大的一頂轎子放在那裡不坐,簡直是太浪費了。
所以接下來一連四五天的時間,戶部尚書李立方李大人已經快要以轎子爲家了,不管是下朝之後,還是辦其他事之後,但凡只要李大人離開那頂轎子回到府裡,不等屁股在椅子上坐熱,立刻就會一拍腦門,連連感嘆着哎呀呀……有件事兒忘了辦了,趕緊備轎回戶部。
在李立方的心裡,也只有葉青送的這頂轎子能夠配得上他戶部尚書的身份,所以這幾日,轎子幾乎沒有停歇過,而轎伕則是這幾日走馬燈似的換了不少人。
一些轎伕實在是無法忍受李大人的燒包樣兒,自然,更不滿的便是李大人壓根兒不給他們喘口氣、歇歇腳的機會,幾乎每天都是回到府裡不過片刻,李大人便立刻嚷嚷着備轎,有件極爲重要的事情忘辦了,現在必須去哪裡哪裡。
一項懶政的李大人一下子變得勤政了起來,但戶部上上下下他到現在依舊是沒有梳理明白,就是連戶部的賬簿他到現在,他都還不是能夠看的很明白,何況這其中,還有人故意從中作梗,從而使得李大人到現在,進入戶部之後依舊是如同進入大霧瀰漫的沼澤地一樣,跌跌撞撞之餘還分不清楚東南西北。
李立方看不懂戶部的賬簿,身在濟南的葉青,同樣也在爲賬簿一事兒發愁。
眼下跟新君那只有他們二人心知肚明的矛盾,已然在悄悄升級,雖然自己如今已經不算是極爲被動了,但若是要讓他放棄掉貪墨元日後,戶部即將因爲重建開封跟皇宮的銀兩,葉青一想到此事兒,就覺得自己好像吃虧了似的,每每想起都不由的一陣肉疼。
朱熹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葉府門口堵葉青,不過比之前稍好一些的是,朱熹終於還是接受了葉青的救濟,所以現在跟張拭、林擇之在濟南的生活,也不再像最初那般拮据。
也正是因爲朱熹三天兩頭的登門繼續糾纏,使得葉青在爲賬簿一事兒發愁時,腦海裡瞬間冒出一個人名:朱世傑。那個曾經在他路經曲阜時,把阿拉伯數字告知的年輕人。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儘管並不是朱熹門下的學生,但因爲在臨安的緣故,加上虹出茶館被關後,一直留在臨安無處可去的朱世傑,恰好又在朱熹回到臨安時,便再次跟朱熹的衆多學生攪在了一起,從而在朱熹落難之時,他也被悲催的打入到了大牢內。
印象中的朱世傑已經模糊,但不代表葉青會完全忘記這個人,所以在從朱熹那得到啓發後,大理寺畢再遇便開始爲朱世傑一事兒奔走。
好在如今因爲畢再遇、錢象祖暗中對於留正、謝深甫的支持,使得如今在刑部尚書這個差遣的爭奪上,史彌遠一時半會兒竟然無法奈何留正跟謝深甫,也讓如今的朝堂之上,大部分時候都是圍繞着刑部尚書的人選在爭吵。
正是因爲刑部尚書暫缺的機會,使得畢再遇把朱世傑提到大理寺時,完全沒有花費多大的力氣,就悄無聲息的連帶着朱世傑的妻子徐氏,在慶元元年十一月時,送到了濟南府。
朱世傑見到葉青的那一刻,二話不說對着葉青就是一個大禮,一旁被滯留在濟南的耶律楚材,有些壓抑的看着眼前的場景,不過是大半個月的接觸,使得他已經能夠清楚的瞭解到,葉青這個人可謂是一個極其狡詐而又聰明的宋廷官員。
但越是這樣的人,應該越發不討文人書生的青睞纔對,但不知道爲何,眼前的這個朱世傑,竟然對葉青是如此的感激。
“可已經安置好了住處?”葉青熱情的扶起朱世傑,滿面笑容的真切問道。
朱世傑身後的徐氏,看着自己的夫君起身後,纔跟着起身而後站在了一旁,內心充滿了對葉青難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回先生,學生已經安排好了一切,這一切還要多謝先生替學生……。”朱世傑雙眼通紅,內心充滿了感動,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能夠得到葉青的青睞,甚至是當初一見面,就毫不藏私的把一種新算學全部授予了他。
“客套話就免了,在臨安時,葉某也有難言之隱,所以那次會面後,怕牽累你,所以便沒有再找過你,如今回到北地了,前些時日才聽說,你因爲朱熹一事兒被關入了大牢。葉某因此焦急的夜不能寐,不過好在,終於是把你帶出來了,看到你無恙,葉某是真心的高興。”葉青上下打量着朱世傑說道。
一旁的耶律楚材卻是感到一陣噁心,而後那不屑的嘴角便開始微微上揚,不過不等他嘴角的不屑表現出來,就被葉大人在小腿上踹了一腳。
“收回你那讓我討厭的表情。”葉青瞪了一眼站在自己旁邊的耶律楚材。
“我……我什麼都沒說好不好?”耶律楚材一肚子怒火,但正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他也得罪不起把他一直綁在身邊的葉青,只好用言語替自己討着公道。
“正是因爲你什麼也沒有說,所以你剛纔的表情才招人煩。怎麼,不服嗎?”葉青看着耶律楚材那氣的直哼哼的表情,肆無忌憚的挑釁道。
“豈敢,下官豈敢對葉大人心有不滿。”耶律楚材不滿的哼哼道。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朱世傑跟徐氏,顯然並不瞭解葉青跟耶律楚材的關係,在兩人眼裡,一表人才、身形同樣偉岸,跟他們夫妻二人年齡相仿的耶律楚材,應該是葉青的屬下才是,想不到竟然敢如此跟葉大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