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只是一个符号,人民教师才是我的身份。”
听着这样的话,陈灏愣了下,然后笑着点点头,“好的,黄老师。”
现在人心很浮躁,在各个领域都是,哪怕是学术界不少的科学家、学者也会热衷于追求头上的那顶帽子。
至于什么副教授、正教授,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的重点,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个起点。
杰青、长江学者、两院院士,这些才是他们向往的。
黄虹能够说出这种话,说明对方将名利看得很轻,并没有沉醉在其中。
“来光华的这阵子吧,我发现光华的学生都挺热情的,而且一改我过去对私立大学的认识,学风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差。”黄虹沉思了下,回忆起这阵子的点点滴滴,对于光华大学的认同感也比当初陈灏去三顾茅庐时多了许多。
“至于遇到什么问题吧,这一点……”
黄虹说到这停了下来,似乎陷入了思考当中,至于陈灏则紧张地望过来。
之所以请黄虹教授到光华大学去开讲座系列,无非就是想要借助黄虹教授之力改变光华大学的学风问题。
所以对方的建议和提出的问题都十分令人深思的。
“基本上看不出什么问题。”黄虹摇摇头,“来听讲座的基本上玩手机的很少,大部分还是很认真听并且做笔记的,熟面孔也有不少,下课后找我寻求帮忙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不过她也明白陈灏话中之意,看着陈灏轻笑一声。
“陈校长的意思我懂,但是学风这东西急不来,最重要的是环境。”
“一个好的学校和差的学校,给人最明显的差距就在于学风上,这个是摆在外面清晰可见的。”
“几个好学的学生会营造出一股好学的风气,这股风气或许会再影响到这几人的舍友、朋友。同样,差的环境也会拉人下水。”
讲了这几段话,黄虹突然对陈灏抛出了一个问题。
“陈校长觉得如何去诠释【大学】这二字?”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陈灏脑海中浮现出这句名言。
这句话是出自1931年,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在清华就职演讲所提到的。
黄虹点点头,“不错,梅校长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也是不少人所认可的。但这是梅校长的理解,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陈校长,你自己对【大学】二字是怎么理解的?有深入去思考这个问题吗?”
见陈灏听着自己的话后,眉头微微皱起,有些沉默不语。
“那我就讲讲我对【大学】的见解吧。”
“您请说!”
“《礼记·大学》中有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之道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说到这里,黄虹抬头凝视着陈灏,眼中是寄予厚望的目光。
“但我觉得只追求品德是不够齐全的。”
“私以为,大学之大在于汇聚大学者、大学之大在于研究大学问、大学之大在于培养【大写的人】,这才是当代大学应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