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愔不当宰辅了,可是齐国却不能一天没有宰辅。于是,在高伯逸跟杨愔交谈后的第二天,朝会再次进行,这一次,没有任何阻碍,也没有发生任何意外,高伯逸提出了自己的人选。
李德林!
这个答案在众朝臣的意料之中,很多人都知道,此人作为高伯逸的心腹,当宰辅只是迟早。可是他们也没料到,居然可以早到这种地步?
有杨愔的例子在前,无人敢捋高伯逸虎须,弄一些幺蛾子出来。在众朝臣的瞩目下,李德林从太监手里接过相印,拜谢。
在接过相印的同时,他还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师,开封郡公,一系列虚职拉满,享受最一流朝臣所享受的待遇。
可以说是风光到了极点。
但李德林的上位,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赵郡李氏的人,北方世家中的一员。
哪怕他是旁支的旁支,血脉已经陌生到路人的程度。
这就是世家的厉害之处。只要你姓李,等你发达以后,你就可以是任何一个“李氏”的人,然后跟他们“李氏”达成合作与所谓共赢。
李德林的上位,比高伯逸身边的其他人上位,更能让世家信服。
这次朝会的重头戏,显然不是李德林,而是独孤信和王琳二人,要如何安置。就在这一刻,他们二人都还守候在宫门外,并未进入皇宫。
因为从名义上说,哪怕独孤信和王琳都已经归顺了齐国,可他们最多也只能算是边军将领。边军将领,无事不得离开驻地。就算入京述职,皇宫也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需要有一个“被传唤”的步骤。
这也是朝廷中枢,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故意在摆谱,对边军将领保持一种威慑。
东汉末年,洛阳中枢的当权者,召董卓进京,绝对是一步坏棋中的坏棋,彻底向地方半割据势力暴露出自身的怯弱。
成为乱世大厦垮塌的重要一步。
现在邺城中枢朝廷的“拿捏”,实际上则是在尽力维护自身的权威。在这一点上,高伯逸跟河北世家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本末不能倒置,否则,国将不国!
“太后,此番大破周军,王琳和独孤信等人,出力良多。若是不封赏,恐怕难堵悠悠众口。
若是王琳和独孤信出了死力,都无法得到封赏,试问将来还会有谁为我们做事呢?”
拿着一本奏折,高伯逸出列,向李祖娥提出了封赏王琳和独孤信的建议。
这下,可是让很多人都不爽了!
李德林爬的再高,好歹也算是半个“自己人”,而且还知根知底。
独孤信,之前在北周混的,资历足够老,跟邺城这边的老人,都有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琳更不得了,完全是个社团大佬啊!
独孤信麾下的兵马,好歹军纪可控。而王琳麾下的那些人,现在就是穿着制服的流民!王琳若是上位了,又会来分蛋糕,特别是他还会去淮南。
那边的钱,可是很多很多的。
王琳和他麾下那些穷怕了的“兄弟”,去了以后能老实么?想想也不可能啊。
“太后,二人虽然此番抗击周军浴血奋战,可是那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在里面,他们能否成为可靠的臣子,还需要用时间来证明。
所以微臣认为,封赏确实是必要的,不过也没必要给一些实在的官职,把俸禄,虚职往足了给,再封赏一些田宅就行了。”
高伯逸话说完,身后就有一个大臣站了出来,说得极为连贯,很显然早已打好了腹稿。
这个家伙是谁?
听着陌生的声音,高伯逸转过头,眯着眼睛看了站出来说话的人一眼。
燕子献!
这个人可不简单。以前,都是高欢身边的人,跑到宇文泰那边去,比如说高欢的女婿司马消难就想跑路,结果被高伯逸到洛阳后搞死了。
而燕子献这个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原来是在宇文泰那边任典签(文书的一种,比较重要,负责一般性日常事务的签字盖章),后来却跑到高欢这边,并且受到了高欢的重用。
当然,也因为这样,所以他不是很受高洋待见,并没有像重用杨愔一样去重用他。不过他的作用可不能小觑,因为他是高洋与娄昭君之间的一道桥梁!
很显然,娄昭君是完全不待见杨愔的。
作为亲女婿,杨愔在娄昭君那边却是说不上话。
可是燕子献不一样,他在娄昭君那边说得上话,又被高洋所信任(只是信任而已,并不倚重)。
此人在北齐朝政背后起到的作用,只怕还在杨愔之上。
而当高洋死了以后,燕子献的作用迅速降低,日益的边缘化,想想也知道,对方心中是很有些不甘的。
只不过形势比人强,燕子献拿高伯逸没有办法而已。他又不是高氏一族的死忠,自然不会跟着高孝珩他们那帮人陪葬。
同时他也跟高伯逸和高伯逸麾下党羽没什么往来,不是一路人。所以现在的地位越发尴尬。
在外面打了半年的仗,高伯逸都差点不记得邺城有这么一号人物了,没想到今日对方会第一个跳出来。
怎么说呢,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燕子献是在胡搅蛮缠。
但是,很多人心里却十分期待,希望王琳和独孤信,受到的封赏少一些,最好是跟燕子献建议的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缓缓再说。
饼就那么大,吃的人多了,每个人吃到嘴里的就少了,这是个很直观的数学题。
“楚王,燕侍中的话,你怎么看?”
幕帘后面的李祖娥问道,声音波澜不惊,跟往日没有任何差别。
“太后,微臣想问燕侍中几个问题,不会耽误很多时间的。”
高伯逸从容的转过身,对着燕子献行了一礼。而燕子献见到高伯逸如此客气,也恭恭敬敬的给他行了一礼,非常正式。
朝堂上的交锋,不是街角的斗殴,看谁力气大,更不是路边的吵嚷,看谁嗓门更大。
这里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却又不是完全靠“道理”,当一个人明白这里的游戏规则时,却已然深入其中,再也无法脱离。
“燕侍中,我问你,齐国的存在,是要偏安一隅的混下去,还是在陛下和太后的带领下,横扫六合,席卷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