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锦衣大明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崔夫子的反击

第一百三十三章 崔夫子的反击(2 / 2)

他双眼盯着前堂的方向,寒声问道:“你交给他了?”

崔夫子精神一振,连忙掏出那份诉状递上去道:“不曾,职下见这事古怪,急忙来见大人。只是这字……”

张守拙放下笔,将那诉状拿在手中看了一遍,轻轻拍在了桌上,摆手道:“不妨,姓蒋的毕竟是你的上官,他既然去找你,这字你签也就签了。崔书办,这件事你做得很好。”

眼见这一关顺利过了,崔夫子心里暗喜,着实松了一口气,连忙站起来躬身道:“多谢大人体恤。”

“嗯。”张守拙点点头,“这事我自有主张,你先去罢。对了,将雍关叫来。”

崔夫子一听雍关的名字,心里就有数了,张大老爷这是要跟梁叛先通个气。

当下不敢怠慢,迈步出了二堂,朝捕快歇脚的几处地方去找。

县衙三班衙役加上各种杂役,加起来总有近三百号人,要说这些人都在衙门里当班,这完全是不现实的事情。

如果从县城人口按比例来算的话,江宁县属下衙差的人数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

只是同一街之隔的上元县相比,就少了将近六百人!

这是因为张守拙上任之后大力削减了杂役的人数,将原先被其他衙门借调的人头全部裁革了,这其中有府学、县学、仓场、贡院等等,而且明令除了关卡、城门和贡院之外,不准这些衙门再从县衙抽借人手。

不独江宁县,几乎各个地方的公署衙门都有从县衙借调杂役使唤的惯例,尤其以两京最甚。

因为两京衙门众多,各部院下属机构庞杂,需要的杂役也不在少数。

但是朝廷并不给这些部院衙门配给足够的杂使,很多洒扫、清理、搬运的小事都要官吏亲自去做,于是各个部院衙门就动起了县衙杂役的心思。

京城的县官难做就难做在这里,哪里都要讨好,处处都要奉承,手下杂役越借越少,只好再向坊厢之中摊派。

所谓“(杂役)正额常什三,而外徭常什七”,上元县比江宁县多出来的六百人之中,真正三班衙役只有百十人,余下近五百人都是正额之外的杂役。

因为南京绝大部分的部院班子都在上元县辖境之内……

张大老爷省下这几百人的杂役,全部放回民间去从事生产买卖,岂不美哉?

可江宁县饶是只有这么点儿衙役,也不可能全都挤在县衙里待命,绝大多数人不是分散出去巡街、守门,便在各处歇着。

江宁县的衙役和书吏们有几个专门泡光景的茶馆,就在县府街上,距离县衙不远。

因为衙役和书吏们盘桓的缘故,很多本该在衙门里办的事情,也都转移到了这些茶馆之中。

比如托人写个状子,要去书吏们聚集的茶馆;如果是打听官闻、咨询章程,就要去那些老吏、门子出入的地方;还要请托办事走门路的,就要找有经验又有手面的快手,或者和大老爷亲近的皂隶。

可是崔夫子找了几个地方,都没看到雍关,就连鞍鞯坊的白山茶店也找过了,仍是不见个踪影。

后来听雍关一个泡在白山茶店里的白役说,他们八爷刚才被人叫去南门东了。

喜欢锦衣大明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锦衣大明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