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上一次晋军深入北方,还是在桓宣武的年代,那个时候,他可没有坚持多久,就灰熘熘的跑回来了。并且还挟持着并没有彻底胜利的战功,要挟朝廷,最后弄得灰头土脸的。而这一次,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孙女婿,谢安何不笑纳他的功劳?在现在的晋朝,只要谢安支持,王谧的腰杆子就硬,其他的大臣的逼逼赖赖,完全可以不予理会。但是,这也反映出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当王谧想要拥有朝廷的支持的时候,比如很多武器装备,钱粮上的支援,甚至是友军的援助,就很困难了。因为人家友军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你是谢安的人,这场仗,打的赢,打不赢都是你谢家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荆州兵也还要保持实力嘞。如今,晋军,尤其是王谧带领的这支北府兵,也算是被逼到了一个境地。不胜则退!战斗!只有不停战斗,攻城略地,才能让自己继续存活下去,而随着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强,渐渐的就可以摆脱朝廷的控制,不再看那些朝廷大臣的眼色。接下来,这个朝廷的主人就要换一换人了。以往以军功起家的皇帝,都是这样一串操作下来的。对于王谧来讲,他现在的处境当然要比那些纯粹的军功起家的平民将领要好得多。他现在不只是有军功,他还有堂堂的出身,并且,这个出身还很高,比朝廷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要高上半级。这些人不能因为他的出身就排斥他,看不起他,而当初那些因为世家子弟从军就被看低的莫名其妙的情绪就更是不值一提。他王谧可不是当初的桓温,他才不会因为这些羸弱的玩意看不起自己就郁郁不得志。就算是行伍出身又如何?等到老子大权在握,坐在那皇位上,这些人就是再叽歪,不是还要替老子打工?这种情绪,大约就和李二凤当初差不多。你看,我关陇李氏,也算是大家族了,可是那些传统的中原世家还是看不起我们。满口就是什么清河崔氏,什么范阳卢氏,什么赵郡李氏之类的,一通打压。这要是一般的皇帝,还吃了他们这一套。其实,所谓的世家出身的排位,也是一种身份地位pua,明明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却还要用所谓的出身压别人一头。人家勤劳致富的人有什么错,难道生来就要低人一等?他们这些世家子弟最擅长的就是编写家谱,动不动就是把十八辈子以前的祖宗搬出来,考据源头,编写成书,然后呢,可不要小看这些家谱。所谓的家谱学,就是从晋末开始流行的。为什么所谓的家谱学会在那个时候流行开来呢?都是有原因的。想象一下,当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之后,大批北方的缙绅世家从北方千里迢迢的奔到南方。所谓衣冠南渡。等到大家都渐渐站稳了脚跟,如何才能证明我们是堂堂大家族呢?人家原本南方的士族也不承认你们这些北方来的偷渡客呀。更何况,南渡的时候,情况是非常混乱的,有的跟着一起过来的世家子弟,想要找到自己的宗族都难了。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更何况,还要让别人都相信呢?当然是自己编写了!就因为这个家谱问题,想当年,在北齐末年众位世家子弟,还曾经大打出手,面子上特别不好看。魏书的编写者魏收,出身河北大族,巨鹿魏氏,他也是唐朝着名的魏征的先祖。可是,这位魏收的品性可不赶魏征,他是这样一个人,当时,乱七八糟的北齐迎来了难得的政治比较稳定的一段时间。也就是着名的疯子皇帝高洋当政的那十年,那个时候,高洋致力于将境内的鲜卑贵族和传统中原士族融合在一起,保持一种比较良好的关系。于是,他就组织魏收等人去撰写魏书,一方面帮已经远去的大魏撰史,另一个方面,就是抬举那些北方的传统世族,让他们捋一捋家谱,写到史书中,很有面子。结果呢,这个魏收就干出了一件很奇葩的事情。撰写前朝历史在古代,那可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大事,绝对不能疏忽。要说选人是绝对不可以轻忽的,但是,北齐的时候,文笔很好的人也确实不多。于是,高洋就选择了自己宠信的魏收。结果魏收呢?他的文笔暂且放在一边不谈,他竟然在撰写史书的时候,干起了任人唯亲这一档子事。好端端的魏书吧,只要是和他魏收关系好的,即便是在前朝是看大门的,也能写成将军。但要是关系不好的,或者是出身比他好,却混的不如他的,魏收可就有发挥的余地了。那个时候,有个出身清河崔氏的大家族的官员,就因为无儿无女,就被魏收看低。竟然把人家的祖宗安到了别人家,不承认人家是堂堂清河崔氏出身。这还得了?古代人,尤其是经历了魏晋九品中正制之后的士族,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了。我可以不当官,我也可以混的不如意,但是谁也不能污蔑我的出身!这样的事,魏收还不是干了一件两件,他是经常这样干,还经常被人抓包。如此一来,朝廷上的大臣岂能饶他,每天投诉他的奏章好像雨点一样向高洋飞来。他简直是难以招架。大臣们唾沫星子横飞,舌灿莲花的不带脏字的辱骂魏收,他倒是也有一套。不管你们怎么骂,我依然故我,根本就不为所动。最后呢,高洋也不能把魏收怎么样,当然也不能把那些激情辱骂他的大臣们如何如何。只能是各打五十大板,就把这件事按下去了。于是,现今留下的史书里,有多少是正人直言,又有多少是恶人的曲笔,就是要后人自行判断的了。可不能全都相信,毕竟,还有一些编写史书的人,是这样的人品呢!这些传承多少代的家谱,就约等于是身份证,只不过现代的身份证,只是证明你的公民身份。而这些点缀的相当华美的家谱,那就是世家子弟的身份证明,人家凭着这样的家谱,忽悠了一代又一代的君主。按理说,得了天下的人当了皇帝,理应受到尊重,一朝之内,举目四望都是自己的地盘,合该是说了算的大头。但是呢,在魏晋以及之后的南北朝以及隋唐年间,世家的身份就是通行南北的身份证。只要是出自甲等世家,别说是普通的贩夫走卒,就是皇族贵戚也一样要高看人家一眼。不敢招惹。因为,在漫长的岁月里,世家子弟通过自己的苦心经营早就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体系。那就是只要你在中土的范围混,你就要接受,只有高门子弟的姓氏才是最尊贵的。其他的人,就算你的功绩再多,你的官职再大,你也越不过我们几大家族去。每每有新朝建立,世家子弟就会拿着他们那一套理论去兜售,往往还百试不爽。看起来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比如历史上当了皇帝的刘裕吧,虽然他声称自己是刘邦的后人,妥妥的皇族遗孤,但是,当时的人其实都清楚。他刘裕,不过是泥腿子一个,虽然阿家里有个当官的父亲,但是那也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家族也根本称不上体面,若非如此,以刘裕的野心能力,早就能够搞一个世袭的官职做一做了,又何必等到年纪一大把再去投军?而等到刘裕当了皇帝,按说他已经是大江南岸最有权势的人了,但是,在面对以往的大家族子弟时,还是不免英雄气短。刘裕打天下,全凭自己,可谓是白手起家,是真正的英雄。那些世家子弟呢?他们既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不能带着大晋步步为营,夺回曾经的土地。饶是如此,他们还是能堂而皇之的越过刘裕,将自己的身份地位摆在刘裕之前,用各种手段明示暗示他,要尊敬世族,这样才能大家都好。那既然刘裕本人又不是世族,功业也是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又为什么要听从这些世族的摆布?还不是因为地盘不够大,可用之人不够多?所谓世族,说的难听点,也就是世代都以当官为信念的一些家族而已,这些家族往往不会出现自己想当皇帝的人,泽雨轩 zeyuxu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