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种陶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更多地将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相结合。
一个没有文化的产业,必然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
在早期陶器发展的几千年中,制陶工艺尚不成熟,彩陶生产的技术条件无法具备。
因此,陶器产生几千年以后才出现彩陶。
从出现陶器到生产彩陶,这是一个长期摸索、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的过程。
陶器生产之初,没有刻意装饰的纹饰,但加工过程中手捏、片状物刮削、拍打器壁等往往会留下一些不规则的印痕。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他们逐渐将这种不规则的印痕,转变为有意的、规则的纹饰。
如成排的剔刺纹、一圈的手窝纹等。
早期陶器上大量出现的绳纹,是在木棍上缠绕绳索,滚压器壁而形成的纹饰。
这样既可增强陶胎的坚实度,又能起到美化陶器外表的装饰效果,一举两得。
后来只起装饰作用的纹饰种类越来越多,逐渐演变为单纯的装饰花纹。
也因此,人们对陶器的装饰也越来越注重。
随着工艺条件具备,彩陶便应运而生了。
彩陶是将各种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到陶器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各类图案,使陶器不再仅仅是实用品,而且还具备了艺术品的审美功能。
其中大多数是先在陶坯上绘制,然后人窑烧制,颜料发生化学变化后与陶胎融为一体。
这样的彩陶色彩不易脱落,经久耐用而且美观。
还有一类称为彩绘陶,是将颜料直接绘制到烧成以后的陶器上面。
此类彩绘贴附在器物表层,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脱落。
之前提到过的大地湾文化中的两类彩陶同时出现,以前者居多。
其实,任何一种东西,其产生的过程,都要必备一定的技术条件。
彩陶产生的技术条件有三,生产彩陶的首要技术条件,是对天然矿物颜料的认识。
作为彩陶颜料,必须在高温烧窑时不分解。
比如含量较高的赤铁矿,具有耐高温性能。
而且还要掌握矿物的显色规律,什么样的颜料烧制后会变成红色,或者会变为黑色,如此才能运用自如地生产出理想的彩。
颜料经加工稀释后才能使用,粉末的粗细程度、加水稀释的浓度,都有一个不断熟悉、掌握性能的过程;
陶坯表面,必须达到一定的光洁度,颜料才能渗透到陶胎里面。
这就需要认真对陶土进行筛选、淘洗,拉坯成型后对器表还要反复打磨。
考古发现中的彩陶大多是泥质陶,即便是夹砂陶如辛店文化,器表也都较为细腻。
大地湾文化陶器主体是夹细砂陶质,但器表均抹有较光滑的泥质层;
最后就是烧陶的温度越高,颜料的附着力就越强,纹饰越牢固。
彩陶烧制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便逐渐改变了陶窑结构,加大了窑室的密封力度,以达到烧制工艺对彩陶生产的保障。
本章完喜欢我的系统不正经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我的系统不正经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