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赶慢赶地在七八天时间里将土地整理完毕播撒下棉花种子,接着再继续用千荷境的湖水浇灌,加快生长速度。
在等待棉花成熟的日子里,岛上边边角角的地方建起外观朴实但配套的电气化工厂,棉花收获后要做些处理再运回国,只送棉花回去,棉籽留下继续种,顺便做个种植实验,看看千荷境培育出来的种子在外部自然环境下种多少代才有退化。
有事情忙活,时间就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天气渐凉,秋收快到了。
祁可的书局里,刻印的猪刨根种植手册印了三万本,二麻镇以及治下五个村子,所有家庭都认购一本,而且大家都是主动到四柳村交钱登记,没有哪一家嘴上说要书却拖拖拉拉一文不掏,其他的县镇村子就没这么爽快了,书钱回笼很慢。
书钱的事祁可也是托付给柏擎,如果县里来拉书却不能当场银货两讫的话,后面要印的养兔手册就不这么干了。
柏擎管他治下所有镇子村子的回款,其他县镇的交给自己父亲,柏大将军下令,各县回款的速度总算是快多了。
村子里,慢吞吞建了这么久的风力磨坊终于完工了,八条渔船的整修更是早半个月就全弄完了,二麻镇拉走了他们那五条船,据来村里打牙祭的士兵们说近日的水上训练辛苦了很多,在陆地上看着很好,一下水什么鬼样都有。
跟士兵们相比,村里学习捕鱼的村民也没好多少,恐水是天性,反倒是孩子们学得最快,从游水到驾船,总是能快快地掌握诀窍,甚至有胆大包天的家伙敢趁着中午海滩上没大人独自驾船去海上转一圈。
大人对年轻人的大胆分好几种态度,有的支持有的不太支持,祁可属于坚决不支持的一方,他们学得再好也不允许出海,只能当个后备役,出海渔民的年龄被她严格地限定在二十岁以后。
老九爷和吕晨这二位村长都支持祁可的决定,他们俩不知道几时达成的共识,在事关村子的发展上,听祁可的准没错。
四柳村那十几名原村民是目前村里仅有的能出海捕鱼的人群,自从渔船修好可以正式下水后,村里就陆续有海鱼吃了,各家各户试过之后公认仙客来客栈烧的各种香煎鱼最好吃,一点鱼腥气都没有,只有美味。
祁可就在这时通过县里头的妇婴堂、竹编店和贾记船行放出消息,调解了解县里对新鲜海鱼蛤蜊虾蟹每天能有多少购买量。
她的想法很简单,村民出海捕鱼是看天吃饭,每天能捞到多少没有固定的数,但既然卖去县里的唯一渠道就是通过贾记船行,那她干嘛不搭车售卖一点囤在千荷境冷库中的海鱼,反正她一个人吃不完,就当清库存加快库存周转了。
把村里的海货卖出去挣的钱是入村子的公账,搭车卖自己囤的海鱼这挣的钱都归自己,不过这能卖的鱼也只占一小部分,近岸海域和浅海一般能有哪些鱼种本地人都知道,她要是卖条深海鱼那不就露馅了嘛。
但不管怎么说,能清库存换点银两,祁可还是很乐意的。
对照临来说这更加没有难度了,大不了加大对近岸海域鱼种的捕捞量嘛,每天搭一点慢慢卖,等日后找机会弄条大渔船,就能更加名正言顺了。
喜欢空间农女种田忙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空间农女种田忙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