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开泰觉得自己怕是没有几年好活了,这段时间的劳心劳力实在是让他感到身心被,但他仍想在自己死亡之前为这个庞大的皇朝做上一些什么。
这个信念不止是他自己的意志,还是代代相承下来的信念,匡扶社稷本就是他们这一脉的使命。
扪心自问,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制度,对当时景唐来说,百城联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体系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将这些诸侯们团结起来,开创了一个庞大的王朝,结束了混乱的战争。
然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当时的制度放在当下己经是显得到处都是破绽,城主们的权利太过庞大,尽管他们依然愿意尊皇室为主,可作为交换,他们失去了诸侯的名义,却也对自己的城池保留着高度的自由统治。
皇室对他们的统治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景唐并非是一个君主集权式国家,城主们仍旧保留着自己的武装,只是名义上要听从皇室的调令而已。
这些城主们就像是一个个小诸侯,也许他们单个实力并不强大,可他们能够合纵连横,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同盟,如此一来就能够威胁到皇室了。
这一点并不只是陆开泰能看到,皇室能看到,其他人也是能看到的,在陆开泰的努力下,如今的景唐又加入了一股新势力,那就是儒门学宫。
在景唐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门的势力逐渐庞大起来,到了如今,他们已经能够从思想的层面上来控制治下的人民了。
有了陆开泰当领头羊,如今的儒门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单个城池,甚至是城主们的利益同盟,皇室也在儒家的帮助下,权利显得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
而这时候的儒门因为还没有统一世界的关系,他们也是离不开皇权的,并不会出现像明朝那样连皇帝都敢暗杀,党争把国家玩到崩溃。
然而景唐内部的矛盾一直都是存在的,作为东皇洲最为强大的皇朝,在很难向外开辟疆土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出现内斗,毕竟大周和北魏都不是好惹的。
大周是很难突破花州的防线,北魏则是打下来了好像也没什么利益,在这两大皇朝未出现内乱之前,他们是很难击败这两个巨人的。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百城联盟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如今的景唐了,陆开泰想要改变,景唐上上下下,包括皇室在内,甚至连那些城主们都知道,景唐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仅仅五年时间,大周这个对手就给他们带来了庞大的压力,可他们依然畏惧改变,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不敢率先发起这样的挑战,就连陆开泰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如今的景唐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而这个敌人制度看上去竟然已经是全面碾压了景唐,可景唐却无法全盘照抄,因为这种制度会改变诸子百家的格局,儒门势力宁愿回到那种百家争鸣的时代,也不愿意诸子百家于无形之中灭亡,变成了周人口中所说的科学家。
大家都不是短视之人,知道景唐和大周必有一战,没人短视到认为大周对景唐没有任何威胁。
可惜的是许多人还没有从景唐的强大之中恢复过来,并未改变自己的心态。
在过去,景唐一直是东皇洲最强大的王朝,在景唐人眼里,如果不是断龙江天险和横断山脉的地利,景唐早就打进花州了。
当然那些上层社会的人们知道,大周并没有那么好欺负,这不纯粹是因为地利的原因,如果只是地利的话,六境武者也并不是不能改变这一点,大周本身也是有实力和他们一战的。
就算没有断龙江天险,景唐想要入侵到大周之中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在百城联盟模式的景唐,始终是大家都不愿意去支付的,如此才形成了东皇三大皇朝互相制约的格局。
长此以往,大家都不认为大周有能力主动进攻,景唐人对这件事的防备心里已经下降到了极致,事实上,在过去的这数百年历史之中,大周也从未主动进攻过景唐。
然而五州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陆开泰无力阻止,却也不想坐视不理。既然无法阻止对方成长,那就只能让自己也跟着成长起来了。
陆开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解新儒学,王阳明此人堪称传奇,在周枍堂找到他之前,王阳明就已经是赫赫威名的大儒了,但那时的王阳明还没有开创出心学,只是在儒家内部可以充当领头人,被视为能扛起儒家大旗的人物罢了。
在大周,这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周人对待儒门的态度向来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