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摄政(1 / 2)

春闱第一场考试很快结束了。

三天一场。

这三天不光是考生,考官们亦很煎熬,他们与考生一样不得外出,称之锁院。

“快快快。”王拱都快坐石化了,见试卷终于呈来连忙起身活动活动,将密封的卷子分发下去,每位考官相应的数量,一齐考阅。

张伯迁倒是不怕宋贤会特意对“孟洵”手下留情,所有考生都未留名,单凭字迹或画便想辨认,难矣。

前几场考的是帖经,帖经是科举考试的方法之一,始于前朝。

帖经的方法是,主考者将需要考试的经书任意翻开一页,只留开一行,其余的都被遮蔽。同时,又用纸随意遮盖住这一行的三个字,让应试的学子读出或写出被遮盖住的文字。

如在明经科的考试中,每经十帖,考生能回答出五条以上者为及格。

“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

“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

“……”

考官们整襟而坐,神色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检查试卷。

帖经是较为死板的考试,优劣一眼望知,所以检查起来也快,比之花时间的莫过于墨义了。

所谓墨义者,每经问义十道,五道全写疏,五道全写注,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

这亦是考官们较喜看的,由墨义能看出考生的思想跟才情又考验其应答能力与文采。

凡举子,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王拱瞧了眼手中试卷,含笑却是摆首,将之放在了中下。

考试结果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为及格。

中下则代表不在其列。

他们都是过来人,深知若一人连诗尚且不会只懂借鉴,泛泛之辈而已,不足挂齿,更不会引起重视有机会争夺后续名额。

张伯迁与他比,校看的速度快则快了,只不过轻扫一两眼便将试卷分别放在上上、上中、上下、中上等位置,只是,放的最多的还是中下。

少有能入他眼者。

有的纵是答的不错可字迹却潦草,连字都写不好,再有才华何用?就跟探花郎才华再好可若长的太磕碜,也是会被剥了状元身份的。

历朝历代对科举考试的审核结果都不一样。

“上会稽,登天姥,入雁荡,陟金娥,览观江山之形胜,固亦大丈夫得志行道之一乐哉……”宋贤手不释卷读了又读,却不知这试卷出自何人之手,一手楷书写的茂密丰满、丰厚雍容,柔中带刚绵里裹铁、观之磅礴大气雄强伟状。

旁边王拱亦不知拿了谁的试卷,连声赞叹道,“好诗,好诗啊。”

最新小说: 红楼之韶光如梦 诸天从红楼开始的退休生活 云音诀 遥望雪归处 穿越古代养家日常 穿越之拐个将军当保镖 逼婚失败,小可怜竟转身驱妖救人 小农女也嚣张 盛庭延 汤府三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