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暗自为杨廷麟祈祷一句,然后规规矩矩的念道:“陛下有挞伐之志,大臣无御侮之才。谋之不臧,以国为戏!”
崇祯恼怒的说道:“这叫什么话?书生之见!下边呢?”
王承恩接着念:“杨嗣昌与辽东监军高起潜内外扶同,朋谋误国,虫蛀国库,武备顿忘,以至于此!……”
“停!”
“停!”
崇祯从椅子上跳起来,脸色铁青,用指头敲着御案,凶巴巴的吼叫起来:“什么内外扶同,朋谋误国,尽是胡扯!你知道,这个杨廷麟是否同什么人朋比为好,故意攻讦大臣?”
王承恩感觉崇祯是真的发火了,急忙说道:“奴婢不知道。”
崇祯想一想,也想不出杨廷麟在朝中同什么人朋比为奸。这个人的文学,的确是好的,性子是有些高傲。他和黄道周、倪鸿宝两人的关系,也不算很好。之前,倪鸿宝还上书弹劾过他,杨廷麟也上书弹劾过黄道周,暗指黄道周沽名钓誉。想了想,崇祯悻悻的说:“好,念下去!”
王承恩稳定心神,规规矩矩的念道:“总理卢象升以祸国责枢臣,言之痛心。夫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命……”
崇祯把脚一顿,哼了一声,吓得王承恩的手一抖,不敢再往下念。崇祯突然走到王承恩的面前,一把将奏疏抢过来,直接撕成碎片,然后狠狠的一甩手,甩在门口的附近。门口的宫女太监,都被崇祯的这个剧烈动作吓坏了,急忙跪下来,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太不象话!竟是肆口诋毁!”崇祯在屋里走来走去,眼睛有点发绿,好像是黑夜里的饿狼。忽然间,他在王承恩的面前站定,绿幽幽的眼睛盯着王承恩,好像王承恩就是杨廷麟似的,忿忿地问道:“你说!你说!谁是李纲和宗泽?谁是耿南仲和黄潜善?何不说秦桧在朝?难道朕是宋高宗么?……可恶!可恶!”
王承恩急忙跪在地下,拼命的请崇祯息怒。同时,他的内心,暗暗的为杨廷麟的命运担忧。谁都看得出来,这次崇祯是真的大动肝火了。高起潜和杨嗣昌,两个人参杂在一起,不让崇祯发飙才怪。这位主子和当年的天启皇帝完全不同啊,年轻气盛,一发飙就是要人命的。看来,朝廷又要闹出一场腥风血雨了。
杨廷麟在这个时候弹劾杨嗣昌,的确是找死来着,谁都拯救不得。杨嗣昌督师,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的,背负责任的,应该是崇祯。杨廷麟弹劾杨嗣昌,就是直接弹劾崇祯,直接说崇祯任人不当,这样的奏疏,崇祯怎么可能忍得住?
高起潜的失利,被崇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绝不是因为崇祯的仁慈,也绝不是因为高起潜的好运气,更不是其他大臣的求情,而是因为,高起潜的所有行动,贯彻的都是崇祯的暗中指示。高起潜战败,大部分的责任,其实依然是在崇祯的身上。
在私底下,崇祯对高起潜是有专门的指示的,那就是作壁上观,保存实力,让虎贲军和鞑子拼个两败俱伤,然后乘机图谋虎贲军。对于朝廷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无论虎贲军还是鞑子,要是在战斗中同归于尽,那就最好不过了。
没想到,皇太极不懂得崇祯暗送秋波,居然辣手摧花,直接朝着崇祯扎了一刀。崇祯自己郁闷,只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说不得,哭不得,叫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廷麟的这份奏疏,等于是将崇祯的火气,都一下子全部撩拨起来了。
杨廷麟在上书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后果可能会这么严重。以高起潜的估计,杨廷麟应该没有当年杨涟的勇气。当年的杨涟,可是完全处理好了后事,买好了棺材,选好了墓地,才上弹劾奏疏的,那是真真正正的死弹。所谓的死弹,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意思。
正是因为如此,连魏忠贤当时都吓坏了,不得不赶紧半夜来找天启皇帝哭求。要不是魏忠贤的这个举动,最后胜出的人,到底是谁,还真不好说。现在,杨廷麟也来这么一手,只怕他没有杨涟的决心和勇气啊!纯粹是自己找死来着。
得罪了崇祯和杨嗣昌还不够,杨廷麟在奏章里面,还要试图为卢象升开脱,这简直是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在吃了砒霜的同时,还要割脉自杀。白痴都知道,崇祯因为孙承宗的死,已经是“伤心过度,难以自制“了。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崇祯必须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卢象升的身上。
卢象升要是不死,崇祯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孙承宗?怎么显得自己的“纯孝?因此,卢象升还是非死不可。目前,刑部已经在对卢象升的罪责,展开审核。大理寺和都察院都有人参与。这就是三司会审。基本上,被三司会审过的人员,不死也要脱层皮了。
刑部尚书汪乔年尽管有些同情卢象升,可是皇命在身,想要为卢象升减轻一些罪责,却也非常艰难。大理寺和都察院,根本不可能为卢象升开脱。更何况,卢象升被关在锦衣卫的昭狱,而不是刑部的天牢。因此,在三司会审的时候,东厂和锦衣卫,都要派人听审。
这意味着,对卢象升的审判,将有五个部门进行,刑部在其中,反而是力量最小的。在五个部门会审的案例当中,皇帝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只有他才能决定犯人的生死。想想当年的熊廷弼和王化贞吧,最终还是逃不了一死。
“命令锦衣卫,将杨廷麟下狱!”
“他不是要为卢象升开脱吗?将他和卢象升关在一起!”
崇祯怒气冲冲的说道。
“奴婢遵命。”
王承恩不敢怠慢,急忙答应着传令去了。
这个杨廷麟,在上奏疏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样的命运。弹劾杨嗣昌,试图为卢象升开脱,这都是崇祯的逆鳞。你杨廷麟要是不死,就真的是奇迹了。要怪,只能是怪你自己太不会做人了。
“来人!”
崇祯在书房里来回的踱步,感觉自己余怒未消,还要处置几个人才甘心。自己对杨嗣昌如此的看重,居然还有人上书弹劾,简直是找死。一定要将这样的苗头,都扼杀在萌芽状态。处置一个杨廷麟还不够,还要再杀几个人,才能镇住那些疯狂的言官。
“奴婢在!”
另外一个太监王德化急忙进来。
“传旨!黄道周、倪鸿宝两人,常与杨廷麟在一起,有结党之嫌疑。现杨廷麟下狱待罪,着令剥夺此两人官职,贬为庶民,永不叙用!立刻用乱棍将他俩打出京城!”
崇祯脸色铁青,咬牙切齿的说道。
“哎呀我的妈呀,这件事真的是闹大了!”
王德化在内心里悄悄的说道。
就因为杨廷麟的一份奏章,搞得另外两个人一起倒霉,这是哪门子的道理?他们俩和杨廷麟朋比为奸?好像没有道理啊!倪鸿宝还上书弹劾过杨廷麟呢?但是皇上金口玉言,皇上的话就是道理。他不敢有丝毫的感情流露,急匆匆的传旨去了。
处置了黄道周和倪鸿宝以后,崇祯的内心,总算是平复了一些,没有那么大的火气了。他重新坐下来,蜷缩在龙椅里面,冷冷的盯着桌面的奏章,一言不发,好像是入定了一样。
其实,处置这两个人,绝不是崇祯的一时心血来潮。他还没登基的时候,就最恨大臣们结党朋奸,互相攻讦,因此,只要有丝毫结党的嫌疑,他就严惩不贷。哪怕是没有真凭实据,纯属捕风捉影,只要崇祯觉得有可能,就会做出严肃的处置。
杨廷麟、黄道周、倪鸿宝三人都是翰林院的编修,不大不小的官职,又都喜欢文章,平时私底下自然少不了交流一番。锦衣卫和东厂的报告上去,崇祯就有点不舒服。以后每次听到别人说起“三翰林”,他都怀疑三人是否结党朋奸,只是没有实际的证据。不过,这一次,根本不需要证据,他就找个由头,将三人都除掉了。
“以为瞒得过朕?”
“朕是皇帝,没有人比朕更强!”
崇祯忽然冷笑一声,然后端正身体,重新开始批阅奏章。
处置了三个人以后,崇祯自我感觉不错,仿佛浑身充满了精力。他不断的批阅着奏章,不断的反反复复告诫自己,自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是这个国家最聪明最能干的人,只要他不断的努力,国家的命运,肯定是可以逆转的。他崇祯的名字,肯定会被世世代代的大明子孙所敬仰。
【求月票……】
【不好意思,一下子记错了杨涟和杨继盛……】
喜欢刺明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刺明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