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以后,土山湾孤儿院就多了由宋夫人,何女士专门筹集的一笔经费,用于改善孤儿院的生活条件。
赵小虎的碗里,每天单独另外多了一颗鸡蛋,这是给他的加餐,用于补充营养。
但是每次看见其他的幼儿们看着鸡蛋那渴望羡慕的眼神,赵小虎不忍心自己一个人单独吃这个鸡蛋,而是分成十几块,和大家一起共享。
约翰逊教工看见后也是叹息的摇摇头。这个少年有大志,也有小节,是个人才啊。
而与此同时,每天早上,张小虎都要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围着操场跑步。无论寒冬还是酷夏,风雨无阻。但是在居住的寝室门外,每天一大早就放着一块面包和一杯牛奶。
这是约翰逊教工的早餐。为了帮助正在长身体期间的小虎补充营养,约翰逊教工将自己的早餐省下来留给早起锻炼的小虎。
正是每天的面包和牛奶,加上长期坚持不懈的长跑,张小虎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同龄人的孩童相比,身高个子都发育的极好。
身体匀称,强健魁实,看起来整个人精神面貌极好。
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张小虎也在努力刻苦学习。
土山湾孤儿院是当时设施比较完善的教会孤儿院,院内设有“慈云小学”。学制为六年制,初小四年,高小六年。还有一个工艺培训班。
张小虎每天上午在“慈云小学”学习国语,代数,物理,化学,和外语,下午到培训班学习雕刻,木工,铁艺,机械等工艺。
院内还有工场,由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修士担任教师,教授各种技艺技法。
而且土山湾孤儿院还有当时孤儿院中少有的图书馆,藏书极多。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军事,民政,风俗,考古,法律,宗教等方面。
书籍极为详细,内附插图,照片和注解。张小虎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吸收和学习这些知识,不仅扩大了视野,还学到了很多专业实用的知识。
凭借刻苦学习和孜孜不倦的精神,短短几年的时间,张小虎就完成了高小的学习。并报考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作为当时上海著名的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
该校的校友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的政治、外交、金融、商业、法学、建筑、医学、文学、电影、新闻、物理、化学等无数领域的历史。
除国文一科,所有课本一律英语教学;注重自然科学,筹建格致楼,内设理化实验室,开设算术、几何、物理、化学、英文语法、世界史、体育、音乐、摄影等课程。
当中国大多数私塾子弟摇头晃脑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时,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已经吸收着当时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
原本赵小虎想报考的是国立大学、心中所属的是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两所大学。但是宋夫人和何女士的意见是读当时教学最先进的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基本上是全英文授课,教材也是全英文的,还有很多的外教老师,所以这些学校的学生语言水平都很高。
而且圣约翰大学也在上海,避免了长途奔波。虽然圣约翰大学的学费不菲,一年要160大洋,比起国立大学的22-40元的学费要贵好几倍。但是宋夫人毅然决定让小虎报考圣约翰大学。
因为张小虎的目的是考上国军飞行员。而作为飞行员掌握一门外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条件,经费由她们来解决。
勤学苦练的张小虎不负所望,以高分考取了圣约翰大学。
在两位夫人的帮助下,高昂的学费也得到解决。
而孤儿出身的张小虎在经过数年的积累之后,终于进入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
而在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张小虎就遇到了麻烦。
因为这所大学是当时最先进,学费最贵的大学,号称贵族大学。
所以校门口前来报道的学生都是名门望族或者是高官子弟,还有财团大家等社会名流的后代,可以说是精英荟萃,名流满堂。
校门口来往的都是一辆辆小汽车,车上下来的一个个学生个个衣着光鲜,靓丽非凡。
唯有张小虎只拎着个装着生活用品的旧皮箱,在这群少爷小姐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极其打眼。
这时一辆黑色的福特小轿车疾驰而来,在人潮如涌的校门口没有半点减速的样子,吓得那群少爷小姐们一个个尖叫连连。
小轿车在校门口一个急刹,轮胎紧急制擎后在地面上猛烈摩擦,响起刺耳的声音。
随后车前下来一个手下,小跑着来到后门,恭敬的拉开车门,走出来一个戴着墨镜,梳着分头,穿着貂皮大衣的阔少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