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独立团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督军的女儿

第一百三十四章 督军的女儿(1 / 2)

这日清晨,汪寒带着大傻前往高老庄的老村长家里走去。

临近冬天了,天气也变的越寒冷。汪寒决定为村民们做些事情。高老庄有上百户人家,村里大大小小的儿童,孩子也有二三十多个。

这些孩童正是读书上学的年纪,却因为战乱的原因,没有书读,也没有地方去。就在村里的小河边,村庄里,山野田间到处闲逛玩耍。

甚至连独立大队的训练场边都有这些孩童的身影。这样既不安全,也看着令人痛惜。

汪寒决定在村里办一所小学堂。找一个场地,然后请一个老师,教这些孩童们读书识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些孩童都是未来的希望,不能让他们荒废下去。

来到老村长家里,将想法提出来后,老村长非常的赞同。

办学堂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场所,一个是老师。

场地还好说,高老庄到处都是空地,将村里的祠堂整理一下就可以当做学堂。

现在就是老师的问题。

老村长想了一会儿后说道;“老师的人选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能不能说的动那户人家。而且,那户人家还有些,有些,,,,,,”

说到在这里村长有点犹豫和迟疑。

“村长请讲,那户人家有什么问题吗?”一听说有老师的人选,汪寒不禁连声追问道。

“咱们高老庄里有户奇特的人家,就是村里最南边的苏家。苏家是书香世家,家族几代人都是读书人,还出过前朝的举人,在当地也算是是仕绅名流。

但是因为一件事情,苏家老爷子性情大变,从此不问人事,长期蜗居在家,不离村里人了。”

老村长说道。

“什么事情?”

汪寒接着问道。

“哎,这事说起来话长,那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老村长叹息一声,感慨的说道;“苏家在本地也算是少有的读书人,前朝也考取过功名。因此家境比一般村民要好些。”

这里简单的啰嗦几句,不就是一个举人吗,在农村里有那么重要吗?

古代读书人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毕竟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家中贫寒的学子,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转变的唯一机会。

很多人一辈子都只考取了一个秀才的功名,但他们不放弃,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到黑。

哪怕已经白发苍苍,还在不懈地追求功名,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就有相关描写,“范进中举”代表了一大批人的悲哀。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多人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能考中进士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古代读书人还趋之若鹜,这就是笔者今天要说的主题。

这里要说明一下,古代科举考试,考中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但并不是一定能做官。

考中进士就自动拥有了朝廷官员的身份,不过我们常说的“功名”不仅仅是举人和进士身份,考上秀才也算有了功名,只不过是最低的功名。

古代读书人最基层的身份是童生,成为童生才叫读书人,古代童生也需要参加考试,而且是两级。

县试和府试;成为童生之后才有资格参加院试,院试通过了就成为了秀才;秀才可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通过了就叫“举人”。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进京赶考”,说的就是举人,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通过的被称为“贡士”(也叫“中式进士”)。

接下来他们要接受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之后放榜,分为三甲:一甲3人,即当科的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考取功名后,他们拥有哪些权利?最低一级的功名是秀才,除了享有免除自己的徭役赋税之外,见了地方官也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下跪,只要对地方官拱手作揖即可。

举人那就更不得了,地位远高于秀才,个别优秀的可以直接当官,没有当官的也受人尊敬,成为一方名流。

见到地方官不仅不用下跪,地方官还得给其赐座,与一县之县太爷平起平坐。

一家人的赋税都可以被免除,除此之外,举人进京参加考试的费用也都有地方官府承担。

至于进士,那就已经是双脚踏入了官场,不仅不用交税,还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禄,他们一般都会被委派到各地主政,幸运的还可以留在京城做一个京官。

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考中进士之后便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