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辆大马车嘚嘚的驶了过来,车上盖着军用帆布,车前坐着的正是赵大海。
后面还有一个班的战士武装押运,看来这车上装的一定是重要的物资。
果然,赵大海一下来就拉着汪寒的手说道;“给你们送好东西来了。”
说完命令战士解开帆布。我的天啊,整整两大车,全是最新式的武器装备。
四十只原装德国20响的驳壳枪,二十只MP18冲锋枪。
看着MP18冲锋枪,汪寒心里一阵发紧,这可是好东西啊。
他在中国有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叫做花机关。
所谓花机关,主要是MP18。MP18相比其他的冲锋枪,外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枪管上有一个全是散热孔的枪套,看起来很像花一样。
而当时中国人并不太了解什么冲锋枪,手提式机枪,他们把可以连发的枪械一律叫做机关枪。
带花口的机关枪,也就是花机关,大名就这样传开了。
以前红军由于装备上的差距,往往会尽量避免中远距离作战,而采用近战肉搏形式。
红军之所以能够经常作战胜利,依靠的就是近战这个法宝。
无论是井冈山还是五次围剿,红军大多采用近战对抗敌人。
红军在中远距离一般不随便射击,而集中在100米甚至50米内,突然用步枪连续射击,然后投出大量手榴弹,接着就挺起刺刀冲锋。
这个距离,最精锐的中央军德械师的武器装备,跟红军也差不多。
所以前四次围剿期间,国军都伤亡惨重,连主力的18军都曾经遭受重创。
由于近战武器缺乏,装弹10发,20发,可以连续半自动发射的毛瑟军用手枪,也就是盒子炮,驳壳枪,居然成为一个利器。
既然如此,连只能半自动射击,射击距离25米到50米,且装弹10发的毛瑟军用手枪都可以成为近战火力的支柱。
那么可以全自动连射20发,射击距离50米到150米的MP18/28冲锋枪的性能高于毛瑟军用手枪十倍。
自然是各派军阀,包括中央军都希望得到的近战利器。谁装备花机关,谁就能在近战中获胜!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总司令经常率领全部装备MP18的警卫部队投入关键战斗。
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红军勇士也是每人一支MP18冲锋枪、一把大刀,硬是虎口夺桥,保证大部队的前进。
当年的红军优秀的MP18冲锋枪手,可以准确击中50米外的青砖。
在实战中,甚至可以做到三五发的短连射,在100米距离内准确爆头。
在几次围剿和长征中,红军冲锋枪都发挥极大的作用,基本做到指哪儿打哪儿。
这种精度,实在是非常惊人了。
在国民党军的作战报告中,每每有“红军装备虽劣,但往往集中手提机枪(冲锋枪)猛扑一点,致频频得逞”的字眼。
此外还有军毯、雨披、干粮袋,防毒面具盒,防毒面具和急救包,水壶,制式军鞋,德制M—35型钢盔,军用匕首,二十箱手榴弹,若干弹药等。
看来国民党这次是真下血本了,这么好的武器成建制的军用装备都给送来了。这也说明了国民党对“荆轲行动”的重视和重要性。
“好了好了,大家现在领枪,每人一只花机关,两把盒子炮。”
汪寒大声宣布道。
“哦咧,太爽了。”队员一声欢呼都过来领武器装备。
大家先领取了盒子炮及专用枪套,还有皮质弹匣包。
汪寒先给大家示范。先扎好武装带,将毛瑟枪的木壳枪套直接插入开放式的半截枪套中,同时还配有毛瑟枪专用皮质弹匣包。
正面有可装20发弹匣的弹包12个,用皮带扣系在后腰,“Y”字形肩带分3点支撑弹包组。
同时毛瑟枪手在着装时,先将枪套以左肩右肋或右肩左肋的方式背负,再将弹包组穿上。
如此手枪套即被固定于弹包组之下,而不会晃动。
然后再给大家讲解单兵装备;先拿起一个水壶。军用水壶为椭圆形,主要由水壶、水壶套及背带三部分组成,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日式是平底的)。
大声讲道;“水不仅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维持军人战斗力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