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12联队指挥官中村铁藏被气晕后,日军联队士兵出现了暂时的混乱。
这时书友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那就是在日本陆军各建制单位中,从来都只有正职军事主官。
上至师团长、旅团长,下至中队长、小队长,几乎没有看到过副职。
这无疑让人十分困惑,同时也不禁让人联想。
战时一旦正职阵亡,没有副职顶替,是否会影响对军队的指挥?
其实日本陆军中是有比较健全的补进机制的,一旦军事主官阵亡,陆军制度中已经写明了谁是接管者。
同时,军事主官在战前也会指定替补指挥员加以确认,一旦军事主官阵亡,随时替补。
可是现在日军12联队的指挥官还在,只不过是暂时昏厥。
这时到底是等联队醒来后继续指挥呢?
还是马上按照陆军制度再指定一名军官来接替他的指挥权呢?
这是个非常严肃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
这时只好将‘联队附’找来。
刚才前文说道,日军不是没有副职军官吗?怎么现在又出现了‘联队附’呢?
其实这个‘联队附’只是联队长的助手,并不是副职,也不是副联队长。
联队附军衔仅为大尉,比联队长低三级,就是联队的附员。
帮助主官处理日常勤务,有点像副官但又不完全是副官,联队附副官还要负责主官的生活琐事和警卫工作。
这名‘联队附’匆匆的赶来,发现联队长中村铁藏大佐昏了过去。
只好叫医务兵过来抢救治疗。
但是此时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12联队一整个联队有3000多人,不可能没有指挥官啊。
于是‘联队附’只好通过电台向上级呼叫请求“战术指导”。
日军前线部队请求战术指导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丧失有效指挥后,通讯员或现存越级向上级发出战术指导的请求。
以求在丧失有效指挥后建立起新的指挥系统并完成作战任务。
另一种情况是战况超出预计,已经不是现场的部队最高长官所能处理的,但又不敢一走了之。
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级别更高的人来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我已经请求战术指导了,接下来就是奉命行事,再出什么事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其实就是要求增援,求援,只不过日本人嫌求援失面子改成个战术指导。
日军第十一师团指挥官厚东笃太郎中将一听前线战报;第十二联队在茜泾营受到国军的顽强阻击,而且海军的舰载飞机也损失了五六架,顿时嘴里“八嘎,八嘎。”的骂个不停。
现在12联队指挥官暂时晕倒,请求战术指导。
十一师团师团长厚东笃太郎中将,只好命令步兵第十旅团稻横孝照少将带领第十旅团前去增援。
并严令一定要拿下茜泾营这块硬骨头,为日军包抄中国军队的后路打开缺口。
日军步兵第十旅团稻横孝照少将率部赶到茜泾镇,此时十二联队长中村铁藏业已清醒过来。
听闻稻横孝照少将来了,马上小跑着过去报告战况;茜泾营阵地修建的极其坚固,守军武器精良,应是国军中央军的精锐。
而且堡内还有秘密武器,竟然能够击落皇军的飞机。战力不容小觑。
稻横孝照少将冷眼扫视着中村铁藏大佐,沉声说道;“据军部情报显示,目前该地区没有国军的大部队设防,只有一股部队。
最多只是连级营级单位。
你堂堂一个联队的兵力,3,4千人,竟然连国军的小股部队都打不过,简直是丢我们大日本皇军的脸面。
我下令;接触你的联队长职务,降为大队长。
第一大队大队长高谷接任联队长职务。“
随后稻横孝照少将和参谋长等幕僚一起,拿出地图,研究如何攻打茜泾营这座城堡。
日军步兵第十旅团辖两联队六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
同时还有一个装备有2门92式步兵炮的炮兵小队,旅团总兵力足足有7000多人。
日军步兵第十旅团7000多人加上先前的步兵第十二联队3800人,此时日军的兵力达到一万多人。
还有旅团带来的炮兵中队,好不容易从船上运下来的4门92式步兵炮。
日军第十一师团不是坐船过来,重炮不易携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