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南昌行营。
此地即将举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全国军队大比武。
南昌行营建于江西南昌市内东湖的百花洲上,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
百花洲四面环水,要进入百花洲,只有通过与中山路相接的两座桥。
如果封锁桥面,百花洲就是一个小岛,因此极有安全性。
另外,百花洲四面临水,树木林立,无论白天黑夜都静谧无比。
加上百花洲地势较高,通过高楼还可观察四周环境。
所以老蒋就将自己的驻地设在此处。
至于南昌行营的来历,我们从头说起。这是老蒋专门为剿灭红军而特设的机构。
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击败冯玉祥、阎锡山两个对手,十分得意。
这时,他的心腹之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1930年12月上旬,蒋介石到南昌召开“剿匪”会议,决定在南昌设立“陆海空军总司令行营”。
任命从湖南调任为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的鲁涤平为南昌行营主任,第九路军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
调集10万兵力,以“分进合击”的战术,由北而南,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中,由南昌出发的国民党军分三路纵队,从袁水流域到赣江以东,一次次扑空,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
主席亲笔撰写的对联。
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不出意外,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老蒋不甘心啊。
此后不久,又发起第二次围剿行动。
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
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决定采取主席主张。诱敌深人,采取由西向东,先打弱敌,然后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不出意外,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老蒋又不甘心啊。
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
这次调集30万兵力,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分3路向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
第一次围剿红军,派了十万人。
红军活捉国民党总指挥张辉瓒,共歼敌一个师部又三个多旅约1.5万人,缴获各种枪支1.2万余支,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重要经验。
红军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并为粉碎敌人的下次“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次围剿红军,派了二十万人。
红军红1方面军在十五天里横扫七百里,连续打了五个大胜仗,共歼敌3万余人,缴枪两万支,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乘势发起进攻,开辟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打土豪分田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
第三次围剿红军,这次派出了三十万大军。
老蒋亲自担任总司令,还请了德、日、英军事顾问。
(老蒋对自己的军事才能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请了多国的军事顾问。哦,是军事专家!专家哦)
前两次围剿红军,损兵折将,连前敌总指挥都被红军活捉了,红军根据地反而得到了稳固和扩大。
这下子可把老蒋气坏了。
而且红军还给老蒋送了一个外号“运输大队长”。
众所周知,由于贫乏的物质条件和险恶的战争环境,红军在很长时间里的装备和军事物资补给主要来源于缴获。
作为与红军交战时间最长的对手,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军自然是红军和根据地军民最主要的后勤补给来源。
红军“都穿的草鞋,有些人还穿着袍子,有的人腿和脚都冻烂了。
军官也穿着土布做的制服。……队伍中妇女不少,有的还抱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