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地方部队又来了闽军,豫军,陕军,甘军,黔军,西北马军都各个地方部队。
其实这些地方部队本不想参加南昌的这次全国军队大比武的。
但是军政部下了政令;如果地方不派军队参加,以后地方部队番号和军费一律撤销。
所以这些地方部队不得不也象征性的派出了部队来参加。
这其中西北马家军与众不同。
人家都是派的步兵部队,可是马家军派出的却是一个骑兵。
这也和马家军的性质和特点有关。
马家军本质上都是封建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这在青海中犹为突出,其高层骨干大都以家族、姻亲相联系。
家族统制和宗教意识的作用,也由于历史上因民族仇杀形成的民族隔阂。
使青马士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
青马士兵凶悍顽强,但是武器比较差,但青马的内聚力和士兵的战斗精神弥补了装备上的缺陷,因此在战场上屡屡获胜。
青马士兵在战斗中敢于和善于近战格斗,其利器就是马刀。
此外,士兵后面亦有严酷的督战队督战。因此,若对方火力弱,工事不坚是很难对付青马的。
所以马家军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的骑兵和马刀。所以这次派来的部队是支骑兵。
当所有的部队都到齐后,三日后,在南昌校军场,所有参赛队伍集合。
首届中华民国全国军队军事大比武隆重召开了。
这次大赛的组委会主席是军政部长何应钦,副主席是政治部长陈诚和军训部部长徐永昌,裁判长是军令部部长白崇禧。
可以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四大巨头全部都来了。
还请来了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可以说军政大员齐聚一堂。
荣誉主席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随着一声发令枪的响声,全国各地的各个代表部队一次排列,从主席台前列队行进,进行比赛前的检阅。
走在最前面的当然是全军的样板部队——中央教导总队。
只见走在最前面的中央教导总队由一个连组成。
领头的一名军官是中央教导总队训练处少将处长,兼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少将。
邱清泉身穿呢绒将官制服,金质领章,胸前红边名牌胸章。
系宽皮带配斜背武装带,腰间佩带“军人魂”短剑,脚下高筒皮靴,手持军刀,威风凛凛的走在最前面。
后面士兵头戴德制M—35钢盔。
德式的M35钢盔不但外形酷炫,而且原料制造工业都很先进,防护性能非常出色。
在当时绝对是最出彩的钢盔,第一批刚出厂都没装备自己家部队就给了中国。
钢盔上镶有一颗青天白日国徽。
身穿黄绿色驼绒夹衣常服,肩抗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步枪,扎制式窄皮军用皮带。
身背皮质背包(内有一块卷成马蹄形军毯、雨布。)铁制饭盒、水壶、干粮袋,刺刀、两组三联装的皮质子弹盒。
弹带为帆布长条形,不同于德军的皮制弹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