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德浪河谷战役从14日上午开始,经过14日,15日两天的激战,到现在进入第三天。
16日,按照计划,人民军继续发起攻击,主要是美军直升机降落场及后勤补给。
相对前两天的战斗,16日的战斗有些平缓。
由于美军增援部队的到来,美军的防线已经布置的比较稳固。
人民军主要是利用迫击炮进行定点打击和晚上袭扰。
目的就是让美军不得安宁。
战至11月16日下午,越南人民军发现无望吃掉这股美军,遂于午后逐渐撤退。
下午3点,在包围圈中饱受打击的第7骑兵团第1营乘坐直升机返回霍洛韦营地。
第7骑兵团第2营剩余部队(C连、D连和营部连)、第5骑兵团第2营及第5骑兵团第1营A连则接过第7骑兵团第1营的任务,留在X着陆区,他们在那里挖了一夜的战壕。
对于第1营来说,他们顶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的攻势,这无疑是值得骄傲的,同时也证明了空中机动战术的有效性,但连续三天的残酷防御战也使他们几乎崩溃。
11月17日上午,留在X着陆区的美军部队准备撤走。
美国空军的B-52型“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接下来会对曲逢山区和X着陆区进行了一场地毯式轰炸的洗礼。
因此,在X着陆区的所有美军部队(约900人)必须在轰炸之前撤到3.2公里外的安全地带。
上午9点,在进行了任务简报后,美军开始向附近的着陆区进发。
根据命令,第5骑兵团第2营的500人,将领导队伍从X着陆区离开并机动到东北3.2公里外的C着陆区。
第5骑兵团第2营开拔10分钟后,第7骑兵团第2营和第5骑兵团第1营A连将尾随跟进,然后转向至X着陆区东北方向的靠近德浪河谷的A着陆区。
在那天早上的早些时候,第7骑兵团第2营的行动军官吉姆·斯派尔上尉和航空联络官肯·韦策尔上尉便实施了侦察飞行,他们选择了A着陆区的一小片空地作为撤离点。
11月17日,这两个营开始撤出防线并且开始了战术行军到达了一个新的着陆区域。这次行动的一部分计划是第一次使用B-52轰炸机在空中直接支援地面作战。
美军地面部队必须在下午1点进入安全区,之后便开始B-52轰炸机轰炸。第2营已经有2天未眠,而且在这种地形上行军比被预期的困难的多。
17日下午16点,等候已久的第8营接到了团部的命令,而后迅速出动。
越军指挥官阮胡安中校已经将部队带入位于美军行进道路必经之路的防御阵地中。
另外,还有越南人民军第33团第1营和第3营的部队。
此时并不知情的美军第2营的行军队伍此时正沿着植被旺盛的林间的一条狭窄的小路延伸了约502米长。
汪寒带领步兵团二连的三支小分队,埋伏在越南人民军的侧翼的一处高地上。
汪寒将三支小分队进行了分组。
马亮和陈良民两人的小分队为火力组。一个架设56式机枪,一个扛着火箭筒,这是火力打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