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世界格局划分不仅罗斯福不满意,李海顿也感觉有些不满。李海顿的计划是利用中国控制西太平洋和东亚、东南亚,然后与德、奥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共同体,这样才是经济长远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但现实的情况是,相对落后的日不落帝国却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市场和原料供应,4600万的英国人拥有着将近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德奥所控制的资源却与英国人有些天壤之别,虽然协约国集团控制的市场中人口数里要更多一些。但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英国人仅仅凭借着丰富的资源就能攉取比德奥要多得多的利益。
等到德奥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英国殖民地的资源之时,英国人会把两国大部分的工商业利润在源头上都榨取干净。
李海顿也希望重新划分世界格局,特别是对英国的殖民地充满了抢夺的欲望。
所以他想把英国人拖入新一轮的战争之中,这种想法倒与罗斯福的想法不谋而合。
李海顿的做法就是引发了英、美、德等国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同时利用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在扩大德奥两国的军工生产。在扩大出口的拉动下,1937年,奥匈钢铁产量达到了1560 万吨钢、煤炭1.1亿吨、9.8 万吨铜、16万吨铝和526万吨石油,其中由于匈牙利丰富的铝土矿资源,铝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于全世界的第二位。
经过战后二十年的发展,奥匈工业继续在快速发展,每年造船业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16万台机床, 168万辆汽车, 17万辆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国内机床装备量为76万台,每年的飞机产量为5600架,由于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人均发电量高于德国,居于世界的第二位。
由于蝴蝶效应的影响,日本人在退出《华盛顿海军限制军备条约》之后,即开始在1935年11月开始开工建造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在美英的压力下,日本人不得不向美英公布了新式战列舰的主要数据。确实如维也纳报纸所猜测的那样,“大和”号的标准排水量为60000吨,装备九门18英寸主炮。虽然数据有所隐瞒,但依然引起举世哗然。
奥匈海军在日本人还没有公布“大和”号的数据之前就宣布开工建造四艘新式战列舰,从而再次引发了整个世界的海军军备竞赛热潮。
德国也紧跟着宣布开工建造四艘新式战列舰,而美英法意则被迫紧随其后,很快都开始开工了新一轮的战列舰建造工程。
实际上,奥匈海军仅仅是向的里雅斯特的皇家造船厂和伊斯莱亚造船厂各下达了建造一艘新式战列舰的任务书,而其余的建造预算被挪到了下一年度所开工的航空母舰建造费用之中。1937年底,奥匈帝国海军在的里雅斯特、波拉、阜姆、康斯坦察和塞瓦斯托波尔黑海造船厂所同时开工建造的新舰其实为六艘排水量为41000吨的新式重型航空母舰,完成了一次“惊人的骗局”。
当然,在这些航空母舰开始悄然铺设龙骨的同时,奥匈海军则在的里雅斯特为1936年所开工的两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久为露面的奥匈帝国弗雷德里希皇帝和皇储卡尔大公分别出席了“联合力量”号和“约琵夫.弗朗茨皇帝”号的下水仪式,德皇威廉二世等一干外国贵宾也在受邀观礼的名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