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战火又重新燃烧到了伏尔加河畔。
在德奥陆军的支持下,高加索和顿河联军终于将苏俄红军逐出高加索地区。在库班草原,德奥装甲集群所组成的滚滚铁流,如决堤的江河,冲垮苏军层层防线,沿着顿河,涌向伏尔加河畔最重要的内河枢纽——察里津。
在乌克兰,德国和乌克兰联军在夏秋之季取得的基辅会战的重大胜利,到10月初,整个战役结束时,大约有大约有一百五十万苏俄红军成了战俘,而到圣诞节前,又有一百多万人被俘。
许多苏军官兵把这场战争看作是俄国改变制度的机会,他们希望德军胜利,所以便大批地投降……许多苏维埃的高级官员也跑到敌人这边来了,并表示要对苏维埃作战。德军被当作解放者而受到了乌克兰人甚至是俄罗斯人的欢迎。乌克兰人把威廉二世当作是“欧洲的救世主”,而白俄罗斯人也急于要与德军一起并肩作战。
在这个时空,轴心国的军事力量要比另一个时空同一时期强大得多,德军在乌克兰和顿河一线共出动了12个装甲师近5000辆坦克,而奥匈帝国也出动了8个装甲师近3000辆坦克,加上乌克兰、顿河、高加索和意大利军队,在东方战线上的轴心国坦克数量超过了10000辆,出动的军用飞机数量也高达7000多架。
到1941年底,德军已经装备了大约460辆“虎”式重型坦克和大约800多辆最新的“豹”式中型坦克,而且还装备有大约2800辆装备有7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的改进型马克四型坦克,其性能远超另一时空中的德军装备。
而奥匈陆军也装备了2000辆重32吨的BT35型坦克和1000辆重达42吨,装备有83毫米坦克炮的BT39型坦克,而且乌克兰、顿河和高加索军队所装备的坦克本身就是德奥两国的产品,只有意大利装甲部队的装备略显薄弱。
朱亚什维利在在30年代为了防止军队威胁其权威,对训练有素、最有才智的高级军官进行了残酷清洗。整个“大清洗运动”对于需要大量优秀的专业指挥军官和技术军官的装甲部队和航空部队的影响更为巨大,苏军由于缺乏专业的指挥官,造成了战斗力急骤下降。
在航空部队方面,苏军虽然装备了近20000架作战飞机,但大部分性能落后,只有大约不到2000架新式的作战飞机,整体处于劣势。
战争只进行了一年半的时间,苏军的这些老式作战飞机就已经损失殆尽,若不是美英援助的近4000架飞机和大量的发动机和铝材,此时恐怕在战前装备数量占据世界第一的庞大苏俄空军已经不复存在了。
即便如此,轴心国航空兵还是在东线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