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羽修讲了一个故事,这故事并不复杂,过程也很简单,结局却很惨烈,惨烈的让人沉默。
“在我三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一次百年一遇的洪灾灾。”裴羽修说起这段往事语气很缓慢:“大雨连绵不绝,庄稼、房屋、人畜都被淹死了。”
尽管皇帝早早便勒令地方府衙开仓济粮,可面对大批的灾民,却始终是杯水车薪,每日依旧有大批的人饿死冻死。
没有办法,灾民们只得背井离乡,往别处迁徙求一条生路。而富足安全的京城,就是他们的大方向。
但一路上,随着灾民的大批涌入,给各地府县带来的不只是粮食的短缺,还有暴乱、瘟疫等等……
到了最后,皇帝干脆下令,各地不得再让灾民进城,尤其前往皇城的一路,任何地方官府都不得放灾民通过,扰乱皇城。
这似乎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但大家都知道,他们被放弃了。
各地官府都不再接受灾民,甚至关闭了城门,阻挡灾民进城。
当时虽是深秋,南方在遭受洪灾侵袭,北方却已经渐渐入冬,南方灾民涌到北方,受不得北方的严寒,很多人都染了风寒,最终不治而死。
大批的灾民在城外苦苦哀求,城内之人不为所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死在了下一次的寒潮之中。
那个时候的裴羽修就是随着父母流亡而被拒绝的灾民。他们投奔无门,无处可去,只能走走停停,绝望地与无数灾民挤在山洞里跻身,希望能找到一个愿意接纳他们的地方。
“皇帝这么做也太过分了,那可是无数条人命!他就这么放弃了?”简容一想到那些投奔无门绝望死去的百姓,就觉得一阵难受。
可是为了救更多的人放弃一部分人,这是对是错呢?
裴羽修似乎不想讨论这件事情的对错,只是接着说:“我爹娘带着我,一路走到了聿州城。”
“聿州城?”简容想了想聿州城如今的繁华程度,觉得如果当初有人拒绝灾民入城,第一个就应该是聿州城。
“嗯。”裴羽修嗯了一声:“是聿州城,其实那个时候聿州城并不如现在这般繁华,不过十数年里才成了如今模样,当年那里也穷的很过。”
简容串联他以前讲过的身世,问:“聿州城放你们入城了?可聿州城可是前往京城的要道,放灾民进城,岂不是忤逆圣意?”
裴羽修沉默了好一阵,才道:“原本是不打算叫灾民入城的。”
到达了聿州城时已然入冬多时,当初同行的灾民已然死伤大半,他们筋疲力尽,无力再走,只能栖身在紧闭的聿州城门下苦苦哀求。
聿州城知府每日在城头看他们的情形,目露不忍,偶尔也叫人用吊篮送些吃食下来,更多的却也无奈。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跪在地上哀求知府大人能否只把孩子接进去,能让孩子们活,大人死而无憾。
于是大家纷纷效仿,报了必死的决心,只求大人收留孩子。
当时的聿州城知府夫人刚生了个女儿,女儿还在襁褓已经可爱非常,成日笑呵呵的。
知府大人看着女儿的笑容,忽地起了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