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通于棋理,战局酷似棋局。
比如,把敌我之间的相互包围比作棋局,把每一次的战役和战斗比作吃子,把开辟根据地比作“做眼”。
然而,战局如棋却多艰险,每一步都需要细心面对,谨小慎微。故此,在如棋的战局中,真正决定胜负的因素多在棋盘之外。
若就真正的棋手而言,李峻在治军与用兵方面尚不能说是算无遗策,多数时候还是凭借大致的先知先觉,以及记忆中所存留的现代军事理论。
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也便如同一枚棋子般进入了棋局。
不过,李峻并不想成为被人操纵的棋子,而是要让自己成为执棋之人,在这以天下为棋盘的大局中,小心地从布局到中盘,直至收官,走完这梦幻般的一生。
布局必谋势,谋势先度势,厚积而薄发。
李峻从坪乡的李家庄开始,一步步走到现在,正是基于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才有了足可以分争天下的资本。
《孙子兵法》有言:“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这里的胜与不胜并非仅指战事的结局,而是要在临战之前就要对战事多有谋划,把诸多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细化,将可致胜的条件充分地扩大,如此也便可知胜负了。
棋局走到现在,西府与石勒开战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从计划接刘离等人回梁州的伊始,李峻就对此做好了准备。
他平定了秦雍二州,收降了近十万的匈奴人,更是纵容王敦挑翻了江东朝廷的遮羞布,让王敦主动与西府更加紧密地靠在了一起。
不过,正如《围棋十诀》所云:“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救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李峻知晓在虎狼众多的当下,自己的实力尚有欠缺,绝不能轻易地孤独一掷,只有保住西府的实力,才能真正地掌握先机,继续在这盘大棋中走到最后。
虽然这一战的准备充分,但李峻并不想与石勒死拼到底,两败俱伤的结局不是最佳的选择,徐徐图之才为上策。
正因如此,李峻希望在此战中,除了能消灭石勒的一部分兵力外,也能通过对襄国城以及整个冀州的袭扰,迫使石勒退守到大河以北,形成划水而治的态势,为以后的全面进攻打下基础。
然而,某些外在因素在多数时候是无法控制和预料的。
李峻的确命令骞文烧了那些抢来的军粮,试图让石勒在无粮的情况下,彻底断了留在大河以南的念头。
骞文违抗了命令,留下了那些军粮,可这是石勒围攻洛阳城的主要原因吗?李峻觉得不应该做出这样的结论,故此也不该就此将这场混战责怪到骞文的身上。
李峻认为自己还是低估了石勒的狂傲,当下的石勒也确实有这份狂傲的资本。
故此,当石勒亲率大军杀入荥阳郡后,李峻在第一时间选择固守荥阳城,暂时避开了不对等的冲撞,任凭石勒由玉门渡口返回冀州。
洛阳方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峻暂时还不知晓,但他知道很快就会有西府军赶过来,届时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之后的战事。
然而,石勒的做法让李峻感到有些意外。
杀入荥阳郡的石勒并没有直接从玉门渡过河,而是领兵围住了荥阳城,并对荥阳城展开了攻击。
同时,没能及时退回荥阳城的江惇也遭到了石虎与桃豹的围攻,并且被追杀至荥阳城北的高阳村,江惇及其所领的七千西府军不得不凭借高阳村的旧垒进行殊死抵抗。
在援兵未到之前,能够救援江惇的只有固守荥阳城的李峻,而石勒之所以如此做,就是要逼李峻出城救援,李峻也猜透了这一点。
舍弃江惇吗?李峻做不到这样的绝情。
江惇是江霸的长子,整日里都喊李峻为叔父,李峻也把江惇视作家人一般,绝不会轻易地舍弃他。
“老杜,君逸,你们挑八千西府军跟我出城。”
望着城外不断涌来的羯胡军,李峻缓缓地说出了军令,他要尽快分散守城的压力,也要冲破高阳村外的包围圈,救出江霸的儿子。
杜麟望了一眼李峻,未做半分犹豫,转身向城阶处跑去。
跟着李峻这么多年,杜麟与穆君逸知晓李峻的脾气,既然已经说出了吩咐,大将军必然是斟酌再三,没有必要说任何的相劝之言。
“大将军,让我出去救援江惇吧!您......”
傅伦的话尚未说完,便被李峻摆手打断。
“傅伦,你与杜弘守住城池,如此才能吸引住石勒的兵马。”
李峻望着傅伦,叮嘱了一句,继而又说道:“放心吧,洛阳那边会快就会有人赶过来,援兵在日落之前就会到的,石勒困不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