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们要走?去,去哪里?”刘裕一脸蒙圈,盯着赵亮不解的问道。
赵亮微微一笑:“兄弟,你别着急,听我慢慢跟你解释。”
他指了指站在旁边的陶思源:“我们两个人呢,都看透了大晋王朝的昏暗。不论是会稽王司马道子,还是北府的谢煥刘牢之,甚至包括咱们一路护送回来的南郡公桓玄,这些高门世族统统都是一丘之貉,心里只想着自己的权势地位,根本不会顾念天下苍生。所以,我们不想再给他们卖命了。”
陶思源也点了点头:“我和赵兄商量好了,今后就效仿谢公那样,归隐山林。如果缘分够的话,就干脆跟着晨曦姑娘加入道门,好好修身养性。”
“陶将军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刘裕险些傻掉:“你还打算要出家?你不娶钟秀小姐了吗?!”
陶思源闻言,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真挚而又痛苦难舍的神情,可语气却仍旧坚定道:“唉,我一个寒门子弟,仅仅凭借着那点所谓的军功,就打算迎娶钟秀,实在是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感觉。尽管谢玄大统领已经点头,钟秀也愿意,可是谢家子弟当中,以及乌衣巷的那些望族门阀,仍旧有不少人在暗地里非议此事。所以我觉得,这样也不会给钟秀带来幸福。”
刘裕怒道:“扯淡!堂堂七尺男儿,怕什么流言蜚语?只管勇敢的去做去闯便好啦!”
赵亮怕他太过激动,连忙在一旁劝解道:“兄弟,你先不要着急,听我把话讲完。思源也并非是胆小怕事、临阵脱逃的人,他这样决绝,恐怕比咱们任何人都痛苦。但是你反过来好好想想,自从大晋推行九品中正制到现在,凡事皆以门第论高低,何时真的给寻常老百姓机会了?就比如你吧,淝水之战立下大功,不一样只能做个不入流的百夫长?现而今虽然当上果毅将军,可是在那些豪门望族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顿了顿,接着又道:“你之前听说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吧?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终究躲不过惨遭毁灭的结局。眼下谢玄还在世,自然无人敢轻易造次。可是一旦大统领撒手归西,但凡有一两个宵小之辈,跑到谢煥那里嚼舌头根,恐怕陶思源和谢钟秀也没有好日子过。甚至,这或许还会成为谢家的笑柄,被司马道子之流反手利用。”
听他这么一说,身为东晋当代人的刘裕,自然感触更深,一时间无法再直言反驳。不过,陶思源到底娶不娶谢钟秀,刘裕并不是特别关心,他更在意的是赵亮的去留。
只听刘裕沉声道:“大哥,就算陶将军有难言之隐,可是你却没必要也避世隐居啊!北府上下的兄弟们,都对你抱有厚望,还指着跟随你一起建功立业呢!尤其是眼下,谢大统领的病情一日不如一日,万一有那么一天,刘牢之等人势必还会在军中掀起波澜。到那个时候,除了你,还有谁能挽救咱们堂堂北府?”
“你!”赵亮拍拍刘裕的肩膀,不容置疑的说道:“还有你!或者说,只有你,才够资格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千万要记住我的话,将来改变北府的格局,乃至改变整个大晋门阀统治的格局,这副重担最终要落在你的肩上。”
刘裕被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顿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赵亮怕这个耿直的家伙兀自纠缠不放,于是继续道:“我之所以去意已决,除了因为不想再趟这浑水之外,还有谢安大人的指点。他老人家擅长相术,上次见面的时候便察觉出我命中自有定数,实在不宜久留北府军中,否则会遇到凶险劫难。不信的话,你问晨曦。”
晨曦配合的微微颔首:“谢公确实是这么说的。他之前特意嘱咐我转告赵兄,待救出所有应救之人后,便速速离去,迟恐不及。”
刘裕见晨曦说的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信了几分,懊恼的挠了挠头道:“非得要如此才行吗?能否另寻破解之法?”
“嗨,费那个劲干嘛?”赵亮笑道:“我又不是贪恋富贵权势之人,一走了之岂不最好?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嘛。”
“唉,那好吧,既然大哥决定效仿名士高节,小弟再苦苦相劝倒显得庸俗了。”刘裕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时代,凡是有大本事、大才华的人,往往都喜欢用隐世不出的方法证明自己的高风亮节,所以在刘裕看来,赵亮的举动也还算是比较好理解。
赵亮见终于说服了刘裕,赶忙交代后面的安排,免得因为自己突然离去,给历史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兄弟,我跟陶思源一起隐居避世,率领北府弟兄们返回京口的任务,就要靠你一个人完成了。这里有两封书信,都是晨曦姑娘代我们写的,里面清清楚楚的讲明了我们二人的心志,无论是给谢煥看,还是给谢钟秀看,或者给北府其他将军们看,都能解释明白。”
说着,他把两封信递给了刘裕,接着道:“明天一早,咱们就启程出发,等走到半路的时候,我和晨曦、陶思源,以及杨帆张磊便悄悄离开队伍。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不显山不露水,省得引起别的麻烦。”
刘裕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手里的书信,然后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收入怀中,点头道:“明白啦,大哥,我全听您的吩咐。”
翌日清晨,两千五百名北府精兵,跨上战马,舒展旌旗,整整齐齐的列队在石城城外,准备开拔上路,返回阔别已久京口大营。
南郡公桓玄亲自率领一众手下,将赵亮等人送出城门。这个时候,他已经听说赵亮打算归隐林泉的决定,心中不禁感到有些五味杂陈。
说实话,桓玄之前还真如赵亮所猜测的那样,差点动了要剪除他这位北府新星的念头。
这也难怪。所谓大争之世,往往都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始终是各方势力最为宝贵、拼命抢夺的资源。
像赵亮这样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英雄,如果不能为桓玄所用,就迟早有可能成为劲敌。与其等到那个时候像司马道子一样头疼,还不如趁现在痛下狠手,以绝后患。
不过好在赵亮提前有了防范之心,在那晚打跑了建康军杀手团之后,便立马调遣三百精锐入城保护,否则说不准还真就让桓玄恶向胆边生,顺带一并给收拾了。
为此,桓玄还兀自懊恼了好一阵子,感觉自己错失良机,等于一不小心放跑了未来一个强大的对手。
但是,现在赵亮亲口说出即将退隐的想法,内心矛盾的桓玄又立刻涌起了另外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他在城门外勒住缰绳,感慨道:“长史大人,桓某从小长在豪门之家,自诩阅人无数,也听父辈们点评过不少天下的英才。但是,像大人你这样的英雄人物,却是从未遇到。如今听你说要避世归隐,实在是……唉,实在是令人扼腕啊。”
赵亮微微一笑:“南郡公言重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年。堂堂华夏大地,群雄逐鹿竞起,实在是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此去一别,今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日,所以在下有句话想要奉劝南郡公,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人敬请指教,桓某洗耳恭听。”
“权势固然诱人,仇恨固然弥久,但终究只是过眼云烟。唯一值得敬畏的,是天道循环、民心向背。望南郡公来日大权在握之时,还要好自为之。”
说罢,赵亮朗声一笑,与桓玄等人说了声告辞,然后催动胯下坐骑,追着已然起行的北府大军,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