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的清楚明白,可又没有办法。
因为谁叫顾启东刚才说的,也的确在理。
自己这个顾家儿媳的身份,说白了还真的是要感谢顾老太爷的看重,否则按照她们家当初的状况,自己家的门楣是够不到顾家的门楣的。
她们家原本是书香门第,她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小秀才,只可惜只在中了秀才后,就无论如何也考不上去了,虽然如此,但家里也靠着父亲当教书先生得来的束脩,日子过的也算富裕。
父亲更是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先生,也因此结实了当时任职县城老爷的顾老太爷,她也算和当年还是少年的顾启元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因为顾老太爷升迁,他们这种小门小户就有些配不上顾家了。
而当时的顾启元也已经中举,可谓是功名在身,去顾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十里八村的媒婆都赶上着去说媒。
都把当时的顾家老太太挑花眼了,已经相中了当时左都御史的嫡出小女儿,就要定亲的时候。
还是顾老太爷否决了,还拍板要让顾启元娶她为妻,当时遭到了其他顾家旁支亲族的反对。说是门第差的太多了,配不上顾家。
但老太爷却说她们家世代清流,世世代代都是老实本分的读书人,教出来的女儿一定错不了,还说娶了高官的女儿,硬是高攀未必有什么好事。
这才成全了她和顾启元。
她这么多年,也一直感激着顾老太爷,奈何老太爷身子骨不好,还没看到顾启元坐上丞相之位,就驾鹤仙游了。而在老爷子走之前的遗愿,就是顾启东刚才说的那些,想要顾家兄弟齐心,一家和睦,兴盛百年。
现在,顾启东将逝去公公的遗愿都当众说了出来,她若是还执意离开,不给对方面子,就是让自己下不了台,背上一个不孝儿媳的罪名。
毕竟,到底自己的夫君顾启元愿不愿意和这两个兄弟和解,还是要让他们兄弟之间私下解决。
顾母微微垂眸,深吸了一口气,将心底的愤懑和不满压了下去,然后才再次睁眼,“顾启东,你起来吧,这房契我收着。如你所说,既然老太太那边不要了,我这个儿媳收回来也合规矩。”
平静的言语之下,实在极力克制的愤怒。
周嬷嬷是跟在顾母身边的老人了,自然知道顾母此刻心里是有多么的无可奈何,咬着牙,没好气的走到顾启东身边,拿走了那张房契,“四爷,我替我家老夫人暂时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