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尧知道三悟想问什么,但如何回答,他并未想好,望着炼丹炉里面旋转、融化、融合在一起的药材,闻到那一股淡淡复合的药香,他陷入思考。
三悟并没有催促他,而是选择等待。
“这与经历有关。”徐尧道:“有句话说的好,农村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普遍经历的多一些,心智要比城市里面的孩子更早成熟一些。”
三悟道:“这样好吗?晚一点成长,多一些童年快乐不好?你经历了很多?”
徐尧道:“那要看跟谁相比,如果是普通人的话,可能多一些。”
“经历多了,人就会老?”三悟问。
徐尧道:“人的衰老与否与经历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还是心态的问题。”
“我听说你出身挺好的,有钱人。”三悟言语间带有一丝淡淡的鄙夷。
徐尧道:“我爷爷以前是个军人,打过仗,八十年代就开始经商,那时候如果不是有个身份保护,就是投机倒把了。”
“干什么生意?”
“很多,早年间是贸易,现在说起来感觉很可笑和悲哀,我听父亲说,最早的时候,我们徐家就是收洋垃圾。
这种洋垃圾并不是丢进垃圾桶里面的垃圾。
而是一些发达国家将他们还能使用的破烂,以极地的价格出售,有些还是捐赠给某些组织,而这些组织将垃圾分门别类销售给我们。
实际上,这种情况就好像是,我们现在很多小区门外的旧衣服回收站,不愿意要的旧衣服就捐赠出去,有人专门回收,然后打包运到非洲。”徐尧道。
他这么一说,三悟明白了。
“改革开放不久,国内方方面面百废待兴,欧美日韩一些文化冲击,我们开始新一轮崇洋媚外,我们想穿漂亮的衣服,价格又很低那种。
我们家最初就是收这种洋垃圾。
在发达国家眼中,就好比现在非洲人眼里的华夏,我们的物资是很丰富、充沛的。
但在当时,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当那些款式、面料都非常不错,又时髦好看,价格还比较低,你说能没市场吗?
最简单的就是牛仔系列,外套、裤子,尤其是喇叭裤,那玩意很赚钱。”
“你爷爷还挺有眼光的。”三悟笑着说,“后来呢。”
“咱们华夏人民很聪明,很勤劳,很快各种制衣厂就出现了,洋垃圾逐渐失去了优势,这时候我们家就开始做电器生意,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
那时候买这些东西是需要票的,就好像今天上车牌需要摇号一样。利润虽然不高,但基数大,也很赚钱。
后来我们家在京城弄了十几个大商场,专门卖各种电器。”徐尧说。
“后来是不是搞房地产了?”三悟问,“据说这玩意很赚钱。”
徐尧摇头,道:“我们家房地产生意起步比较晚,那时候主要以贸易为主,除了电器,我们还经营过棉花生意,一开始是出口,后来是进口,然后还搞过大蒜……”
“大蒜?”
徐尧哈哈一笑,“这是小生意,我记得那一年囤了有不到三万吨,也就几个亿。”
“哦,确实不多。”三悟微微点头,“不过能看出来,你家什么生意都做,做的还不错,你是个富二代,不,是富三代了,你爷爷很有眼光呀。你出身就比别人强。但,我听说你在齐北,好像不是很富裕,你父亲跟你爷爷闹了矛盾?”
这件事徐尧并未跟三悟说过,三悟通过修为,能感受普通人的过往,但却感受不到徐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