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绍来到后山,直接进了古墓,那里已经有一个黑衣人在等他。黑衣人听到开墓门的声音,立刻转身朝他行礼。
“二爷,泉城来信!”
宋元绍接过黑衣人手中的信,拆开看后,面露惊喜。
“你已经知道了?”
“是,二爷,你们什么时候出发?”
宋元绍沉默了下来。
后天是他们家乔迁宴,可信中让他们收到信后,立刻出发前往泉城。
这让他有些为难。
五年了,终于等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只是正好在这个时候,他不知该立刻起启,还是等后天乔迁宴后,再出发?
“二爷,你是不是家里有事走不开?”黑衣人疑惑的看着宋元绍,难道这个消息不是二爷生命中最在意的吗?
昏迷了五年的人,终于醒过来了。
这不重要了?
宋元绍看向黑衣人,“我家后天乔迁,信上说的事,我会照办,也会把人带过去。你等我两天,大后天一早,我就跟你一起出发。
另外,元箫也在这里,这事他也应该知道。”
闻言,黑衣人还是觉得意外了。
乔迁比苏醒的人还重要吗?
宋元绍的手落在黑衣人的肩膀上,按了几下,然后说道:“我先回去了。”
“是,二爷。”
宋元绍从后山回到家,唐婉清已经睡着了。他轻手轻脚的脱了外衣,上床后,还探首看了下唐婉清,见她双眼紧闭,气息平稳,以为她睡着了。
他躺下去,伸手把人搂过去,给她安置了一个她喜欢的姿势,让她睡得更舒服一些。
唐婉清睁开眼,没有出声,静静的窝在他怀里,不一会儿就真正的睡着了。
第二天,宋元绍与家人一起忙碌的准备乔迁宴的事,没有一丝异样。
中午,元箫就来了。
他带来了丰厚的礼物。
宋元绍找了两把柴刀,递了一把给元箫,“走吧,我们上山打点今晚子时进新屋时要用的柴。”
“进新屋还要柴?”元箫一脸懵逼。
宋家人捂嘴笑。
雷氏解释,“柴就是财的意思,我们这里进新屋时,必须要带一小捆柴,一个小风俗。”
闻言,元箫笑着接过柴刀,“行!我明白了,我这就去!”
宋元绍拎着柴刀往外面,元箫赶紧跟上。
等二人都出了大院门。
宋元安有些困惑的道:“小侯爷不是很厉害的人吗?不是京城的贵人吗?就连咱们李大人也是听他的,给他面子,可为什么我觉得小侯爷像是老二的小跟班一样?”
围在大锅前,正在挤肉丸的宋家人皆是一愣。
有这样的事?
然后又默契的看向院门口,仔细想一想,好像又是有点那么回事。
几人扭头看向唐婉清。
唐婉清摇头,“我也不知道,你们也知道的,我不过问他在外面的事。不过,我觉得不像是三弟说的那样,他们只是一见如故,然后在这些日子相处后,他们处得像兄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