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差叔叔,我爷爷奶奶和父母亲,并没有受过教育,还望海涵。”孔祥印转身对着压差一揖。
“那公子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在说,没文化的人存心骂了我们,那我们也得忍着,对么?”
奶奶?
父母亲?
什么意思啊?
他大姓孔、他娘姓高,并不姓父和母还有亲姓的好不好?
哎呦喂,该不会就时常在他身上用铁锹摸了两下的,就傻了吧!
此刻他们还没注意到,他们想着这个“亲”姓是稀有姓氏......
“亲”姓不是稀有就是罕见。不过有这个姓是真但是没百科,像‘大’‘玉’‘天’等等都是有百科的,但是最常见的姓氏是‘李’‘王’等等。不用找,一输上字,上面就能连着姓氏都能显示出来并且还是带百科的但是亲是没姓氏和百科的,但是看见知乎上的问题和答案后,才知道真有这个姓。再啰嗦的发一下下个支线的主角名,虽然这个支线还没写完吧。江湖人物的姓名:女主莹雪祎、男主未定,反正不是皇甫少华、皇上、承中相、刘奎壁、孔祥印其中的一个。莹雪祎的弟弟-莹明松、父亲-莹景泰、母亲-祎珍琪、外祖父-祎涛、 外祖母-秦祎黎、祖母-水瑞琳、祖父-莹琦、义姑-冯敏,终身未婚并被之前的未婚夫整残,全府散或亡,誓永不再婚!一宫之主,在江湖中,位与盟主莹景泰同尊!这三个故事,最终都会连起来的。
虽说是普通压差,但他俩脸上却没啥畸形的变化。这应该因为县令把自己的口粮拿出来并且每次分口粮时,会多分一些的缘故.....这样想来,县令在享受着荣华富贵时同样不分利弊的给百姓们物资上的帮助。这种行为,真的值得被原谅一次!
圆脸的笑起来带些油腻感,要不是半眯的瞳目清澈、寒凉的话,定与贪财图色之徒相比.......
“小公子,你听没听过《农夫和蛇》?说是:七百年前,当时正处于隋末唐初的时候,”不经意的低头瞅了一眼,没想到看见的却是一张呆愣、好读的脸,叹了口气,冷漠的看着他们,最终视线停注到孔祥印的脸上,“冬日的一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还有一个故事,小公子听过吗?”顿了顿,并关察着他眼中的神情变化,娓娓道来:“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读书的顺序完全是按现在来着,我记得古代是的诗词是放到历史后面的,忘了在哪部电视剧上看的了,而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就背诗和词而历史是到初中才开始的】
“柳宗元呐,就是写‘独钓寒江雪’的那个。”【我是知道这首诗是柳宗元的《江雪》。但是他不是来给他们当老师的,所以虽然这样说会很容易让人,以为某一句话的名字就叫‘独钓寒江雪’但是他们没必要告诉他那么多吧】
这话让天天卖东西的孔爷爷只感觉有些熟悉罢了,但是落到他们眼中连一后面会是二的,还都搞不清楚的孔祥印却清楚的知道,他是在指他们恩将仇报!
然后,众人沉默了会,压差默然的在孔爷爷的背上给推了把.....就这样,众人又伴着碗烛的噼啪声前行着。走着走着,却见有个十字平台,这让走在前头的孔祥印纳闷了:有苏州的前车之鉴,那现在还有人敢抬粮价?要是粮价并没有抬的话,那为啥前面的那间牢房会没被油灯给照着?!
这个疑问随着走进,孔祥印才知道,这只是一个客厅而已。但借着头顶上的最后两盏且还留着一定距离的碗灯所照晕染出的浅黄色的光芒......
偶尔还闻的几声“磁磁”声,透明的油水从裂口流出再被火把照时,便可清晰的看见薄厚不一的蜡泪在灯影周围。这时,突然有一只骷髅如柴的手伸出木栅栏缝中伸出,无力地抓着:“官差大人,我那天踹了一脚这狗县令‘家’门前的石狮子并且还对其吐了口吐沫。所以,烦请大人们赶紧替我把这话给转告了吧。求求了!”公家已经撒手不管了,你被逼成什么样子又与公家有什么关系?当然,公家一开始就没想捞着好,因为现在要防的蒙古、新疆、甘肃、西藏和黑龙江等等这么多势力的。你还想在这么多势力中,就仅用几年的时间的就想营造出一个可使百姓夜不闭户的繁荣景象?唉唉,快醒醒吧。快醒醒,去看看窗外的太阳吧。再不起,你老板就该炒鱿鱼咯!
衙役嚷道:“给你饭?老子家里都快要揭不开锅底了!还给你吃?滚~”说着,就把一个卷发青年拖了出来。【我爸说以前我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的头发跟蓬松卷差不多,我妈也说大家都是这样的。虽然我到现在都不相信但是照他们的这种说法,那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古代的发型也很时髦?那是不是现在的发型会有古典元素?】
虽然牢里的光线很是昏暗但他胡乱伸的手撩起了一些多少不一的头发时,那张皮包骨头的脸上满是阴青和绝望的神色。这叫孔祥印突然意识到这人出去后,绝不会活过五天!可是,他只是看着他一点点的被人拖走,直到最后,漠然的转身到墙根边坐下。因那人的离世却无力帮助的孔祥印脑海中循环播放着那道暗淡下的眼神,久久不能忘却、久久才让思绪回到主题上.....
县令的话并不是河北腔调,就也未必会是山东腔!我山西的.....不,夫子他并没有说,皇上改地方官制了呀!太原?太原的人说话都偏向普通话的呀?西域、乌斯藏的?那的人跑这么远的路就为了图一个县令而不往上爬?县令的粮饷是每月二十一斤的(一直没说:明的一斤596kg、唐元清和五代同亦。但是隋朝比现在多了一百多、西汉正好是现在的一半,最多的隋朝比现在多了168克、最少的魏、晋、梁时期正好是现在的一半或是少现在的二百二。当然有详细克数,我只是说了个整数罢了)就那点银两和口粮的,还来这?怎么来的这?要是说是因为有钱的话,那你还在刚□□的给皇帝上缴了一大笔钱后,转手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向人索要银子?你是怕没人知道你收过贿赂么?
你是怎么来到了这?
要饭要来的?
偷钱偷来的?
乞讨乞来的?
被人捧来的?
咱最好别提科考哦!三年前的科考,你现在才接手太原城,太原城就在太行山脉的一个岔路上。如果要把资源运往两河等地区的话,那是要从你这走的!!
可是,老夫子说了,听邻居说你并没有多少物资运来啊!
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你现在说不定就会买不起粮食,然后正缺着我的铁矿而拿去变钱买粮.....可是....可是,如果你把我们给嫩进来,只是为了刚才只要是个男人,那就得高仰的头去催太后来见你的话所落下的把柄。然后大可以说,我们受过教育后,还继续骂,微臣实在治不了,望圣上明断的话来把自己给摘干净。
呵呵,好精明的手腕。知我无法在家有话语权。但是奶奶说了这话后,我却不能不管,他估计也并非单指我亲情而指的是----十五岁,志学、及冠!
也就是说,你家和不和睦跟我没关系,只要你没成人、没分家的话,那你们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天呐,好深的心思!呵呵~怪不得倒不了台呢。
不过......
河北人也见过,但是不是这口音啊!
所以说,这些假设(此指是否会是:太原人和新疆人、甘肃人和西藏人)都不会成立,但是...若这个假设不成立的话.....难不成他是洛阳、苏州杭州福建之人?
明朝初立是福州的,后面还有两个明朝的皇帝各改了一次,扫了几下,最后好像是光绪帝说出了‘福建’两字。所以说,或许就是他这个管事的下达定义词的吧。因为就他后面是‘福建’而其他,除了默读外,基本都是福宁和福州。我只是说一下历史沿革而已,并没有说福州跟福建可能是两个市。省我背全了,所以有这想法时,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背全了还这样,嗨~反正我的意思就是,现在管福建叫福建,万一古代不是这名的.....可别笑我哦!
不是啊,洛阳、苏州杭州及福建人说的话,为啥和四川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