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濛濛亮,渔村码头已经远远在望,原本平静的码头,竟然灯火闪烁,人影幢幢,一片吵杂声,让马义非常奇怪。白小依已经起床,正睡眼矇眬,站在甲板上吹海风,她看到马义的疑惑,便向他解释,“很多渔船出海回来了,他们正与鱼贩子交易,所以码头比较热闹。”
“鱼不是你们自己运到市场售卖吗?”马义更奇怪,白小依浅浅一笑,“哪有啊,我们捕回来的鱼,都是卖给鱼贩子,再由鱼贩运到市场去卖,中间应该还有几次转手,才能到市民的餐桌上。”
“这多可惜呀,你们直接拿到市场上去,不是赚得更多吗?”昨天他帮忙收网拣鱼,已经深深感受到渔民的艰辛,眼看着他们的收获被鱼贩子拿走赚钱,他深感惋惜。
“这里边涉及市场商品流通的问题……”白小依试图从经济学角度给马义解释,不料米莉莉突然在他们身后出现,打断她:“小依其实你不用讲那么复杂,反正他听不懂。马义我问你,你看见过养猪的人亲自扛着猪肉到市场上卖吗?”
马义有些发愣,心说这个解释算是解释吗?
不过他了解米莉莉的脾气,这个时候,作为一向都属于弱势群体的他,最好不要与她抬扛,不然事情会越搞越复杂。他们正大梦初醒,海上凉风习习,海鸟不时从眼前掠过,偶尔一两声悠长的啼鸣……他可不想破坏眼前的美景和心情,于是他装作深刻受教的样子。
白小依察颜观色,知道米莉莉的神解释其实也没让马义搞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将鱼获卖给鱼贩,不过米莉莉有一点说得对,就是经济学比较复杂深奥,自己说了马义也未必能懂,于是她换一种解释。
“我们渔民的时间大都用在捕鱼上,没有多余的时间花在卖鱼上,而且我们手中也没有掌握有效的销售渠道,几百上千斤的鱼我们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卖出去,所以只能卖给鱼贩子,让他们代为销售,不得不让他们从中赚取差价。”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不仅马义能听明白,米莉莉也懂了,她还后知后觉地作了延伸,“所以,如果英子投资成功,你们村的人可以直接将鱼卖给她,你们之间的交易就少了鱼贩这个中间环节,买卖双方都会从中受益。哎呀,你们说英子这脑子是用哪种型号的浆糊做的,竟然能想到做这种生意!”
马义和白小依相视苦笑无语。
“是谁一大清早就在说我坏话呀?”
长孙绛英的声音蓦然响起,米莉莉热情地回身抱住她,“谁说你坏话了,姐我在称赞你呢!快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
长孙绛英指指自己脑袋,“当然是多动脑子啦。”
米莉莉立即推开她,“丢,说了等于没说。”
船靠岸了,长孙绛英兴致勃勃地说道:“走,我们看看去,小依,你的调研工作,正式启动哦。”四个美女,象一道青春靓丽的风景,出现在小小的渔港,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那些鱼贩子顿时眼珠子贼亮贼亮的,随着她们转,都忘记看称。
“大婶,请问一下那几个美女是谁家闺女,以前怎么没见过?”一个年轻的鱼贩子,目光落在她们身上就收不回来,卖鱼的大婶趁机迅速压了一下称,然后报数:“记了哈,一百五十三斤。”
她眼看鱼贩子无动于衷,抢过他的帐本,然后在帐本上笨拙地记下:163斤。写完了,合上帐本,交还给鱼贩,好心劝道:“老板,你别看了,她们都是大学生,看不上你这个鱼贩子的!”
鱼贩子闻一闻自己身上的一股鱼腥味,不再吭声,继续和卖鱼大婶过称。
马义没有急于上岸,他要帮忙将渔船上的鱼卸下来。小依爸爸这趟出海收获不小,他们捕到大大小小各种鱼有四五百斤,将鱼卸完了,与鱼贩子交易完已是上午八~九点钟。因为有客人,小依爸爸特意带了一条七八斤重的石斑鱼回家,马义则提着一个袋子,袋子里是他亲手捉到的鲍鱼。
回到小依家,小依爷爷接过鲍鱼,称赞道:“你们运气真不错,这么大的鲍鱼已经很少见了,没想到你们第一次出海,竟然能捉到。”小依爸爸则脸色有些凝重,他把石斑鱼交给小依妈妈,然后将小依爷爷拉到一边,爷俩小声一阵嘀咕。
马义看到眼里,他不用想就能猜到小依爸爸是将在岛国渔船突然从中间折断沉没的事故告诉自己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