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下了朝批答奏折。头一份,就是济州岛养马的行太仆寺的例行汇报。
自从洪武二十五年在允熥的建议下收回济州岛已来,大明在岛上设立了牧监;后来岛上马匹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又设立行太仆寺,管理岛上的马匹。
这个年代马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没有足够的骑兵,在南方作战还好,但在北方影响就太大了。大明也一直很重视养马,即使兀良哈三卫归附,也坚持自己养马,在全国十二个地方设立了养马之地。历史上朱棣即位后在山硒、山東、菏北三省又推行马政,让百姓养马,国家需要时收购。
就不说马政中行政方面的弊端了,即使国家能按时按价收购马匹,让百姓养军马也不是什么好事。养马其实是一个非常专业并且科学的事情,马匹的配种、繁育、喂食等,都需要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才能养出好马来,但普通老百姓哪有那条件?
并且整个东方都不太注重马匹科学配种、科学培育,西方人通过科学配种繁育培养出了即膘肥体壮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耐力的马匹,东方则一直是蒙古马打天下。
为了提高军马的质量,允熥即位后不得不重用各种色目人,尤其是在济州岛以流放到当地的色目人养马。
允熥打开例行汇报,见到上面写到:济州岛去年共产马三千余匹,向各卫所提供乘马一千余匹,挽马一千余匹,岛上剩余成年可供马五千余匹,现存马匹总数四万余匹。
允熥在奏报上写到:“较之去年又增加了幼马,朕心甚慰,望汝等再接再厉。”
可他心里实际上却有些失望。允熥本来对济州岛养马事业寄以厚望的:济州岛作为后世著名的养马之地,他本以为即使不能供应大明全军的马匹,也可以供应大部分;可实际执行下来虽然济州岛的马匹越来越多,可却远远达不到他要求的数目。
他连削减内地牧监和行太仆寺的计划都做好了。完全采用圈养的方式养马成本极高,常年养育着数十万匹马开销很大,允熥早就想把这笔钱省下来了。
“哎,看来内地的马还得接着养。”允熥抽出自己制定的削减内地牧监的计划书,叹了口气,重新放到了抽屉里。
“过几天去滁州一趟吧。太仆寺设在滁州,滁州也是现在内地马匹最多的地方,去视察一下表示对养马事业的重视。”
“并且梅殷从洪武三十一年被朕任命为太仆寺卿也已经三年了,带着大姑在滁州也待了三年了,除了过年从未回过京,也该给他一个新的职务了。”
“况且还有一件事要在滁州做。”允熥自言自语的说道。
允熥想了一会儿,将济州行太仆寺的汇报放到一边,拿起下一份奏折批答起来。
这时溜进来了一个小宦官,附到王喜的耳朵跟前轻声说了什么。王喜一闪而过惊讶的表情,走过来对允熥说道:“陛下,宸妃娘娘要生了。”
“什么!现在就要生了?”允熥惊讶地说。他一时没注意控制声音,让下面的官员都听到了。
允熥马上就要站起来返回钟粹宫。可王喜拦住他说道:“陛下,现在刚刚巳时初,陛下若是这就回去,对宸妃娘娘的名声可不好。”
“况且苏王殿下之母、安王妃也都已经入宫了正在陪着宸妃娘娘,陛下也不必担心无人照看。”
允熥不得不又坐了下来。他知道王喜说的有道理,除非可能是嫡长子或者长子出生,不然当皇帝的抛下政务去看顾嫔妃会遭到大臣的腹诽,对嫔妃的名声也不好。虽然允熥认为这个说法很二逼,但暂时也不得不遵从社会风气。
可允熥即使重新坐下了也坐立不安,胡乱批了几份奏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啥,并且每隔一刻钟就问问妙锦的情况。
就这样半个时辰过去了,可从钟粹宫传来的消息一直没变:还在生。
又过了一刻钟,当消息仍然没变时,允熥忍不住了,随口交待几句,带着王喜离开乾清宫,直奔钟粹宫而去。
……
……
妙锦在允熥离开后又睡了一个时辰,辰时中起床,吩咐备膳。正吃着早饭,徐菲絮和徐梦羽就过来了。
妙锦对她们笑道:“大姐,三姐,吃过早饭了么?没吃过就陪着妹妹一起吃。”
穿着一身和妙锦的衣服花纹类似外衣的徐梦羽一屁股坐在她旁边,说道:“其实已经吃过了,不过再吃点儿也成。”吩咐清文:“给我也盛一晚粥。”
穿了一身普通勋贵人家常服的徐菲絮坐到了妙锦的另一边,先没好气的看了徐梦羽一眼,然后和妙锦闲聊起来。
不一会儿妙锦吃完了饭,让下人撤下桌子,在麝月的服侍下走回床上坐着,和徐菲絮说道:“大姐今日怎么和三姐一起过来了?”
“倒也没什么事情,只是大姐觉得你这两日就该生产了,所以每日都进来看看。”徐菲絮说道。
“高燧媳妇也怀孕六个月了,大姐怎么不多多照看着点儿?”妙锦说道。
“每日伴晚我都着人去看。我可是婆婆,哪有每日亲自去看儿媳妇的道理?”徐菲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