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李国楼还在呼呼大睡,被婉娘推醒,告诉他新武堂的学员来了,正等待他的接见。
“啊!摘桃子的人来了,这么快啊。刘六麻子派谁来了,饭师爷人呢?”李国楼倒是一下子清醒过来,他其实没喝多少酒,晕晕乎乎就顺势倒下,睡了一下午,人已经舒爽多了。
“小楼快起来,饭师爷就在门外,我去叫他进来。”婉娘笑盈盈扭动腰肢,临走还抛了一个媚眼。
刘铭传招收新的一批新武堂学员,来大西北锻炼,暗藏的杀招就是抢功劳,要把李字营归入新武军的序列之中,要让李字营改旗号了。让野心勃勃的李国楼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不给李国楼趁势坐大的机会,李鸿章对于军权绝不肯旁落。
李鸿章岂能让李国楼独立行事,只要他是直隶总督,就不能让新武堂游离于淮军体系之外,几招组合拳就让翁同龢招架不住,新武堂正式组建一支皇家亲卫军,驻扎地暂时为天津小站镇。以后新武军驻扎在流民发配之地——吉林宁古塔,保卫大清的龙兴之地,作为威海卫海军的强有力后盾。
李鸿章诡诈多谋,篡改李国楼的主张,把李国楼保卫东北的移民计划,往东北方向挪一挪,让李国楼的移民计划直抵俄国边界,恫吓北极熊的阴谋直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有股咄咄逼人的架势。让世人看见大清中兴指日可待,陈兵北上的深意昭然若揭。
中兴之臣当然要为国家开疆辟土,由普鲁士帝国撑腰,大清帝国对俄国不太友善,理由就是俄国人占据伊犁六城以及承认哲德莎尔国的合法地位。李国楼的保卫皇家发祥地的屯兵移民计划,已经付诸实施,虽然规模很小,但让世人知道,大清的改制连皇家发祥地也敢动了,大清改制的力度不容置疑。
新武军归兵部直接管辖,新武军第一任总兵,由刘铭传担任。授予李国楼副总兵的记名官衔,褒奖有功之臣。
翁同龢依然是新武堂校长,没有更上一层楼,翁同龢在新武军里地位没得到提升。李鸿章和翁同龢正面较量,以翁同龢完败告终。但翁同龢得到刑部尚书的官职,也捞到一份实缺,成为清流派的顶梁柱。
李国楼接受兵部的委任,军职有一个挂靠的地方,记名副总兵听上去有名无实,只是个虚衔,但李国楼腰杆粗,官印之多为朝臣罕见。刘铭传复起是由他出面保举的,背后又有翁同龢撑腰,所以他这个新武军副总兵权势之大,早已自成一派,在新武堂建立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连刘铭传也不敢触及他的利益。
但刘铭传岂能甘心大权旁落,就在新武堂里另立一个体系,这次新武堂招收五百名新学员来到大西北,在战场上学习打仗,由他的亲信聂士成、张佩纶带队。非常怪异的一幕,两支新武军来到大西北,一支军队的两个派系的军人互不统属。
大清军队的建制,总兵的部队有四至六个翼,有副将带领,就是翼长(团长)。总兵手里的嫡系部队为一个翼,最多二个翼,其他翼长有兵部委派,不让总兵独揽军权,固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之说!”
地方部队里面派系林立,大清对于军队的掌控卓有成效,朝廷乐意看见军队里山头林立。同样刚成立的新武军,转而分化成两大阵营,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国楼和刘铭传为了国家的利益,团结在一起做事,在仕途上互为犄角,成为一个体系中的人。但为了自身的利益,各自施展才华,成为竞争对手,还要比试谁的战功卓著?
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国楼要走,又有人来了,李字营扩编成为新武军,李国楼梦想的第一步实现了。但这不是李国楼愿意看见的一幕,但现实不容改变,目前情况下,李国楼只能接受新武军里发出两种声音,表面上和气一堂。没必要和刘铭传翻脸,大不了将来再次分家。
善变的李国楼不断的修改方案,大方向不变,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改变,敌变我变!傅相大人让人高山仰止,暂时偃旗息鼓,听从李鸿章的安排。让人以为他对现有的一切都很满意了,积蓄实力等待坐大的时机。
李国楼穿衣的时候,饭大慧走进内室,笑容可掬的说:“李大人,猜猜谁在门外候着?”
“哦!我焉能不知道,那个鼻梁骨被我打断的人来了,还有一个人是不是比你还胖?”李国楼对着落地镜看向身后的饭大慧,脸上露出一丝讥讽之色。
“李大人,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别得意忘形,操场外还站着五百名莘莘学子呢。”饭大慧好似正人君子,以教训人的口吻,教育起李国楼。
“哦!是我不好,那些学子站了多长时间了?”李国楼表情变得凝重,不该以貌取人,扣紧脖子下的纽扣,一席新式军装已有几块补丁,但更显得他挺拔的身躯,充满正气的脸庞,浩然正气由内而外散发出来,那个京师里****的纨绔子弟形象已经和他绝缘。
“哦,不长!我让他们站了一个半小时,那些新兵蛋子还挺像样的,没人挨成昆的皮鞭。”饭大慧不紧不慢,已经来了一个下马威,让人见识李国楼的狠辣,慈不掌兵!来到前线接受实战锻炼的新兵,第一堂课就是站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