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9年(魏景初三年)七月,吴将诸葛恪在孙权的一纸诏令之下不得已班师回朝,而吴国的退军也直接宣告吴蜀合纵、联兵伐魏的战略再度破灭。
蜀帝刘禅闻之后心中大为不悦,在黄皓的一旁撺掇之下,他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对蒋琬如此劳师动众却一无所获表示不满,而且还下诏安抚蒋琬,声称北伐的计划还有的是,让他继续屯兵驻守汉中等待时机,从而在实际意义上把蒋济排挤出蜀汉的政治核心。
而因孙登亲赴建业止战而避免遭至全面合围的诸葛恪,则因舒县一战成为了吴国人心目当中的英雄,因为吴国自与魏国多年征战以来,所获得的胜利基本都是防守战或是防守反击战,而首次在主动进攻上取得胜利的仅此一次。
虽然诸葛恪攻占舒县并携带回部分俘虏,但实际上王凌是为了引诱诸葛恪深入,故此诸葛恪在舒县并没有遭到顽强的抵抗,但这场胜利却被孙鲁班刻意夸大宣传,甚至营造出世间罕有的巨大功绩,以达到盖过陆逊所立赫赫战功的目的。
与此同时,孙权也以孙登离开京都(即建业)太久,自己倍加思念为理由,将孙登留在了自己的身边,目的就是为了将他与陆逊分开,而为了达到压制陆逊的目的,他默许了孙鲁班将诸葛恪几乎是神话化宣传的行径。
而除了正在忙着勾心斗角、排除异己的吴蜀两国,魏国自然也不会闲着。
虽然此次成功退敌进而瓦解吴蜀合纵,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王凌甚至还没有拉开架势真正和诸葛恪大战一场,但事后一心想要拉拢王凌的曹爽,在丁谥和邓飏的建议之下,却将所有的功劳都堆到了王凌一个人的头上,并且抢在司马懿前面亲自替他向曹芳邀功。
曹芳就这件事向司马懿征求意见,对此司马懿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已经正在失去王凌,而曹爽的言行更加印证了他对王凌是多么的渴望。
最终曹芳下诏,擢升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
同时曹爽的举动也引起了朝中另外一个人的在意,这个人就是高柔。
散朝之后,高柔找到了正准备打道回府的司马懿,并问他说:
“仲达,如今曹爽正在积极拉拢彦云,你怎么好像一副熟视无睹的样子呢?”
对此司马懿解释道:
“不是我熟视无睹,而是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但还是没有办法挽回王凌的心,恐怕先前的襄平屠城已经让他对我失望透顶了吧...”
撇开个人情感来说,高柔早就看出了曹爽之所以争夺权势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并没有打算利用得到的权力为曹魏的社稷做出什么贡献,所以即使他与司马懿素未谋面,高柔也绝不希望朝政大权就这么落在曹爽的手中,为此他提醒司马懿说:
“仲达,你可要多加小心,我听说曹爽暗中拉拢的不只是彦云,就连他你和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兖州刺史王昶,他也是意欲极力腐蚀,这样下去的话...”
司马懿似乎远没有高柔想得那么多,他摇了摇头说道:
“文惠兄,你想的也未免太多了,无论是我还是大将军曹爽,我们都是陛下、都是魏国的臣子,如今王凌也好、王昶也好,无论与谁交好都是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而尽力,至于他们到底是与我亲近,还是与曹爽亲近,又有什么分别呢?”
说罢司马懿便撇下了高柔只身离去了,他这种无视警告的冷淡反应让高柔大吃一惊:
“你都快火烧眉毛了,我倒成了多管闲事的人了...”
高柔的消息并没有出错,在替王凌上表曹芳请封之后不久,曹爽的新进谋士邓飏又使出了第二招:竭尽全力拉拢兖州刺史王昶。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何晏的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