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王肃一直对当初自己去找司马师,并将预言中的内容告诉司马师而感到后悔。
因为如果司马师不知道管辂当初留给王肃的第二则预言,那么现在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两样,坐在司马家乃至于朝堂巅峰位置之上的人,就极有可能不是司马昭了...
在他的授意之下,王元姬先后拆开了这两卷简牍。
第一则就是管辂最早留给王朗的谶语,上面写着一段简短的文字:
有血却无相,有相未及实,有实偏促命,有命自失继。
而简牍的左下角还有较为醒目的五个小字:
初阅者王也...
看完了之后,王肃对王元姬说道:
“想必你也很清楚这‘初阅者王也’是什么意思吧?说来也真是命里注定的,当初管辂将这个交给你祖父的时候,曾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不能私下拆看,你祖父自然是默然遵守,他甚至都没有将这卷简牍的存在告知为父,它就这样安安静静的躺在书房内的书架上,无人问津,可是偏偏有一个人第一次来到了为父的书房就看到了这卷简牍,你知道他是谁吗?”
此时王元姬心中已经有所预感:
“父亲说的是...”
两人仅凭眼神交流,王元姬便从王肃的眼神之中确认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按照这则谶语之上所说,再结合“初阅者王也”的断言,王元姬推断出所说的应该是四个人,而如果将这则谶语和司马家联系起来的话,那么前三个的顺序应当是司马懿、司马师,以及自己的丈夫司马昭...
她的猜想再度得到了王肃的证实,随即王元姬也意识到到了另外一件事:
司马昭必然会在有生之年戴上王冕...
那么第四段所说的人,会是谁呢?
如果以这个顺序继续往下看的话,王元姬难免会想到司马炎和司马攸,而“有命自失继”的谶语,也让王元姬感到格外的忐忑与不安...
王肃最为关注的也就是这一点:
“眼下前两则已经应验,司马懿有王者之血却无王者之相,司马师有王者之相却并没有等到王者之实,至于你的夫婿司马昭,以他现在的声势与地位,恐怕不久就会戴上那顶王冕,恐怕最为关键的就是后继之人的选择了,我之所以把他支开和你说这些,就是认为现在说这些太早,但还是想让你心里有个数,将来若真有这么一天,不要让司马家重复袁绍和刘表那样的结局...”
其实王肃的话外之音指向已经非常明显:
司马师去世了,继承司马家的理当应该是司马攸,而因为司马攸年幼所以才像当年的孙权和孙策一样,由司马昭代为掌权,司马昭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自己只是代替亡兄司马师打理司马家和魏国的朝政,从未有过取而代之的意思,这就给将来司马昭之后的继任人选留下了一个不确定的伏笔。
接着王元姬又看了第二份简牍,结果发现了另一个惊人的事实...
这份简牍之上的内容同样简短,只有一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