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昭和焦伯的承诺之下,城中陵云台尚不在司马昭的控制之中,虽然那里的兵力虽然只有数百人,但也算是一支可以投入战斗的武装,好过没有。
但这对于曹髦来说已经足够,因为根据郭太后给他的提点,他唯一有机会将司马昭连根拔起的斗争方式,就是利用小股武装对司马昭采取突然袭击,这虽然是一种风险极大的赌博,但确实也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公元260年(魏甘露四年)五月初六夜里,李昭和焦伯手持曹髦的密诏来到了陵云台,命令那里的甲士随时准备展开行动,各自分发武器盔甲。
可是就在甲士们做完准备的时候,天空却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而且雨势越来越大,于是李昭立刻跑回宫内回禀曹髦,说雨量过大不宜采取行动,建议明日再执行计划。
曹髦看了看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又将手伸出了屋檐范围之外,任由雨水无情的打落在他的手心之中。
略加犹豫之后,曹髦决定听从李昭的建议,他将已经完全潮湿的手缩了回来:
“那好吧,反正也不差这一个晚上了...”
同时,为了在诛杀司马昭之后能够稳住大局,他命人秘密将自己的心腹,王沈、王业以及王经三人召入宫内,商量善后事宜。
此时的曹髦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自己的这个迟疑的决定,直接改变了此次行动的结果,更加直接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
在等待黎明的过程之中,曹髦在自己的大殿之内对王沈等三人直说自己的计划,同时也表露了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绝不能像曹芳一样当一个坐以待毙的傀儡皇帝,更不愿意等着司马昭来对朕下手,所以此次朕一定要讨伐他!”
三人一听之后反应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震惊异常。
王经虽然很敬佩曹髦敢以弱搏大的勇气,但是他认为这个计划还是太过冒险,他以鲁昭公的例子来劝说曹髦从长计议,毕竟司马昭的能耐是众人皆知的。
然而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的曹髦,又怎么可能这个时候打退堂鼓呢?他将自己已经写好的诏书丢在了地上:
“朕决心已定,即使在这场斗争之中失败身亡也不失朕身为一个帝王的气节,有什么好犹豫的?再者有吴国孙休的前车之鉴,又有你们这帮臣子忠心报效于朕,结果还犹未可知!”
这时王沈和王业都保持沉默,他们在彼此相视一眼之后,似乎也在内心深处做出了决断。
在曹髦命令他们三人去准备善后事宜之后,王沈便凑到了王业的身边小声说道:
“陛下这是铁了心要和大将军火并了,不知长绪兄意下如何?”
王业叹了口气说道:
“陛下虽胸怀壮志却实力有限,恐非大将军敌手啊,万一陛下落败了,大将军追究起来,恐怕我们都给给陛下殉葬...”
突然,王沈停下了脚步,将自己方才在大殿之中就已经萌生的想法直接说了出来:
“既然如此,我们也必须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才是...”
持有相同想法的王业听后也点了点头:
“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
两人达成一致后,便追上了走在前面的王经。
王沈上前劝说王经和他们一起去向大将军司马昭通风报信,以免将来受到牵连。
王经听后先是一惊,随即大骂王沈和王业吃里扒外、忘恩负义:
“陛下如此器重你们,可你们却在陛下最需要你们帮助之时出卖他,你们还算是人吗!”
王沈耐心劝说王经:
“方才彦纬兄也对陛下说此次行动陛下胜算极小,既然如此又何必...”
“不用说了!”
还未等王沈把话说完,王经就直接打断了他:
“我深受陛下知遇之恩,绝不会坐视有人做出对陛下不利之事!”
说罢,王经便打算折回去告诉曹髦王沈和王业企图反叛之事,这时王经眼疾手快,抽出了腰间的佩剑狠狠从后面刺中了王经的项背,结果王经中剑倒地。
之后王沈便命人将身受重伤的王经拖下去,随即冒着大雨朝高都侯府一路狂奔。
听完了王沈和王业的禀报后,司马昭短时间之内也感到很惊讶,他没有想到曹髦会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反抗自己。
尤其是在他听到王经说本来曹髦是打算在三个时辰前就动手的,这不禁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如果曹髦按照原定计划行动的话,那么自己是真的半点防备都没有,曹髦带着数百名全身甲胄的士兵冲进府内,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了...
不过现在可没有时间让司马昭在这里去细想了,他随即命人将屯骑校尉司马伷、巡防营统领王濬,以及中护军贾充三人紧急来到前往大将军府,自己也带着儿子司马炎立刻动身。
等到司马伷、王濬以及贾充三人来到大将军幕府的时候,看到司马昭和司马炎已经先他们一步到了。
他们三个都很清楚,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之后司马昭将曹髦准备展开的行动全部告诉了他们三人,司马伷和王濬都深感震惊,贾充虽然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但司马昭却还是看出了一丝不寻常,只是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时间去在意这个细节,他立刻做出了自己的部署:
“司马伷听令,我令你即刻调动禁卫军入宫阻拦陛下。”
“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