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玻璃法的侷限性在於,所得產物爲不同層數石墨烯的混合物,難以大規模製備單層石墨烯,而且生產效率低。 ic外延法對設備要求很高,目前滿足不了,不過,這卻是生產高質量石墨烯的辦法。
cvd是雖說最有可能實現工業化製備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方法,但是同樣對技術工藝要求很高。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而氧化還原法,則操作簡單,產量高,只不過就是石墨烯的質量稍微差一點!
前世,生產石墨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氧化還原法。那時,氧化還原法普遍使用的是氯系和錳系的氧化劑,製備時間長達十餘個小時,而且還會產生有毒氣體和重金屬污染,氧化錳等中間體也容易發生爆炸。
恰好在亨利穿越之前,也就是2015年,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廉價、無毒的鐵系氧化劑,這種氧化劑分子的‘奔跑’速度很快,能像楔子一般,快速穿插進入石墨內部,讓石墨很快分層。這一過程中會產生氧氣,幫助‘頂’開層層石墨,讓製備速度加快,僅在一個小時之內就能完成,而且連產品質量也得到了不少提高!
亨利完全可以使用鐵系氧化劑來製造石墨烯,使得製造石墨烯的技術超越了近二十年時間,一下子上升到了2015年的技術水平!當然,這種辦法制造出來的石墨烯的質量仍舊不能和私c外延法、cvd製造出來的相比。
開掛也不能一步昇天,說到底,技術還是循序漸進的,亨利能將外掛開到這種程度已經很牛逼了,不是嗎?
“我把最簡單的一種機械剝離法制造石墨烯的辦法發表出去,順便拿個諾貝爾獎。而氧化還原法則自己留着,悶聲發大財……”亨利一邊喃喃着,一邊把弄着紅酒杯,“石墨烯就好像是一條鮎魚,把它放出去,將會刺激很多行業,使其快速發展。而與此同時,自己也需要更多研究石墨烯的人才。藏着掖着也不全然都好……更何況,自己何曾怕過和其他人搶人才了?”(亨利咧嘴一笑:哥好歹到過“藍翔”深造……)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基本上是有了,但具體怎麼做還要進行研究,亨利只是懂個大概,他是網絡工程師,不是石墨烯的專家。
12月25號,williamsx實驗室成立了超級材料公司,亨利從其他公司調來了很多這方面的專家和教授。接着,亨利就給他們講課,講石墨烯的研究方向,講採用哪種氧化劑。
所有人聽得一愣一愣的,等他們反應過來,似乎覺得亨利所講的方案真的可行,直呼亨利爲天才。
超級材料公司的悄然成立,並沒有引起外界的關注。亨利也不想對外界公佈自己的計劃,低調一點就好,低調纔是王道嘛。隨後的一段時間內,亨利一直在超級材料公司幫忙。在這期間,《星戰前傳1》上映了,實在是火了不行,首周票房破億美元,口碑爆棚。各大報紙媒體紛紛進行了報道,一時間,好評如潮,而《星戰前傳1》在imdb網站上的評分也高達9分。
業內人士都知道,《星戰前傳1》絕對又是一部電影票房超高的影片。
亨利對此只是稍稍關注了一下,隨後又繼續投入到石墨烯的開發當中。
超級材料公司的總員工數量有1200餘人,新廠設在聖何塞西北方向的郊區,面積有十萬平米大。對亨利而言,超級材料公司十分重要,關乎今後航天計劃的發展。同樣是建造空間站,亨利決定建造充氣式空間站。這種充氣式空間站,可以極大的降低空間站的建設成本。
亨利今後準備讓超級材料公司製造一種由高強度合成纖維做成的太空艙,當火箭升空時,它會被摺疊成2米長的管狀物。在與空間站對接成功之後,它就會充氣膨脹,並變成一個直徑3米,長4米,體積約16立方米的太空艙。
亨利還打算製造更大的16人居住,內部容量有2100立方米的大型膨脹式居住艙,甚至於亨利還要利用這種方式在月球乃至火星上製造一個旅遊城市!當然,完成這些的前提是,這種高強度合成纖維要比金屬外殼的太空艙更堅固才行。同時,能夠抵禦包括宇宙射線和太空垃圾在內的多種物體的衝擊。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那麼,石墨烯作爲世界上最薄最強韌,緻密度連最小的氣體原子也無法穿透,斷裂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還要高200倍的“新材料之王”,如果用它做充氣式太空艙,到底行不行?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