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范无救口中说的有情道与无情道之争,周羊羽此前经过王苏州的科普,算是大致有过了解,不致于一头雾水。
按照王苏州的话来说,世间修行法门千千万,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情道,主要观点是“存天理,灭人欲”,讲究是克制自己的情感欲望。
在修行此道的修士看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本身便是无情无爱,才得以发展长久。所以人要想长生久视,自当效仿天地,弃情绝爱,洗去身上的凡性,返本归真,才能更好地体察天地奥妙,与天地融为一体。
这些修士通常隐居山林田野,远离纷扰尘世,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另一类则是有情道,主要观点则与上面的无情道相悖,讲究的不是克制自己的情感欲望,而是尊重与正视自己的情感欲望。
在有情道修士心中,生灵的情感欲望是天地赐予生灵的灵性所在,其本身就代表着玄之又玄的天地大道,一味的克制与回避这些情感欲望,是一种舍本求末之举。唯有尊重和正视这些情感欲望,挖掘潜藏在其中的天地大道,才是与天地交融的最佳方式。
这类修士除了正常的闭关修行之外,多会行走于红尘间,于吃喝玩乐、生离死别中炼就出一颗“不惑”道心。
这两者之间,到底孰优孰劣,上万年过去了,也没能争出个最终结果。不过相比较起有情道,无情道修士在数量上要占据一定的优势。
这一方面是因为修行难度方面存在差异。
毕竟尊重与正视不是放纵,而这之间的度的把握极其微妙,很难有人能够精准掌握,所以这也导致有情道修士极易走火入魔。
另一方面,因为有情道修士经常在人间行走,讲究的是一个“爱憎分明”,与别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与相对“文静”的无情道修士比较而言,要大得多。
换个明白点的说法,那就是有情道修士极其容易“路见不平一声吼”,只是吼完之后还能否全身而退,则通常不再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也有一些有情道修士看中了有妇之夫或是有夫之妇,勇敢上去追求人家,结果被人砍死当场的例子。
从这点来看,有情道似乎远远不如无情道。
但有情道与无情道相比,其实也有一个十足的优势。
那便是无情道的修士的修行通常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讲究循序渐进,很难发生一蹴而就的奇迹。
而有情道修士,则总会遇到到一些玄之又玄的“心关”。过不去,停步不前不说,还有可能不进反退,但一旦过去了,那通常便是一段很长距离的坦途。
所以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同一时间踏入修行的两个人,修行无情道的那个还在宗门内打基础,修行有情道的那个,已经修行小成,游戏人间去了。
当然,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修行无情道的那个修士苦熬十数年终于修行小成出关,结果听闻修行有情道的友人早已身死,坟头草都长得半人高了。
总的来说,两种修行方式各有优劣。
不过,人的天性里似乎是藏着一种争强斗狠的本性。
在很久以前,这两种派别的修士往往势同水火,一旦碰到一起,总是要习惯于争出个高低。也因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类似于“比武大会”“讲经盛典”的活动。每年死在这类活动之上的修士也不再少数。
不过这类竞争从另一方面,却也极大地促进了修行界的发展。
就好比凡间的战争也不断促进着科技的发展一样。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修行界又形成了一种介乎与两者之间的修行理念,克制部分情感欲望,尊重与正视另一部分的情感欲望。
在这些骑墙派的缓冲下,两个派别之间的冲突要少了很多,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用王苏州的说法,如今纯种的无情道修士与有情道修士都挺少见的。
不过这些东西,显然与眼下连修士都不是周羊羽无关。
所以他并未如何关注,直接跳过了这个话题:“那位仙人乙,又做了什么?”
范无救叹了口气:“仙人甲的事,连他自己在内,也就牵涉了三个人而已。与此相比,仙人乙弄出的动静可就厉害上太多了。
这家伙爱上了一位部落首领的妻子。这事若放在无情道修士身上,多半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可这家伙偏偏是个纯纯的有情道修士,而且在有情道修士中也是特别勇的那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