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欲称为炎黄子孙,而或利自为黎民百姓,皆由是炎黄为胜者,蚩尤为败者,非凡黎民也,皆自以为寻常而王乃用者也!——华夏鼎世
老丞相王绾属于人精的那种,在王翦主动解甲归田的时候就明白了,秦国和秦世是不一样的,权力越高的人可能死的越惨,因为要替始皇帝嬴政挡事,要成为百姓的对立面。所以王绾在位高权重的时候故意做事磨磨蹭蹭,让原本很稳定的丞相之位,到了早已经锤炼三尺的李斯身上!
“那封咸阳来的信件,就当没见过,知道吗?”王离不小心在长城外的隐藏之地烧着了火,使得原本可以继续深入的军队只能暂且退回长城内。
“将军放心,我们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王离对这些亲卫很是信任,同时经过多日的思考,认为北疆无大事后,自己若想继续在军方混下去,可能就要把目标从外部转向内部了:“你们做好准备。”
“准备?什么准备?”亲卫再聪明也是格局问题,不可能把将军王离的想法全部猜透。
王离也不怪亲卫,心想这种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反正就是准备好就行,至于准备什么,我心里也不太清楚。”
王离在长城内等着,心想着若是嬴政能顺路过来看看自己也行。可就在这段时间里,咸阳城里一连给自己发了三封信,说的都是很离谱的事情。比如咸阳城太过于安静,和其他郡县里的城市不一样。或者说新宫的建设太贵诡异,命名是两个最高的负责人但非要亲力亲为,实属不正常。最后一封干脆就直呼小心官宦,说宦官心态不好,早晚是祸害。
如果说这么直白的话王离都听不懂的话,那么王离就是个傻子了。但王离显然不是傻子,爷爷王翦的超高智商很顺利的继承了下来,使得王离对待事物的分析比一般人要谨慎的多。
王离在看透这三封信一定是老丞相王绾的心意时,做好了随时的准备。按照此时王离的理解,这宦官肯定指的是赵高无疑:“来人,准备好物资和马匹,不日咱们再去查探敌情。”
长城内繁华安定,长城外寒冷危险,跟着王离的这些秦兵都想在长城内好好的待上一阵,最好就别出去了。可王离认为祸患已起,走出长城或许能够躲避一下,所以在长城内没有待多久,便携带亲卫和补充的亲兵,再次的走出了万里长城。
王离的亲卫战力未必高到哪里去,但对于王离的命令言听计从是绝对的优势,而且人人安静不问世事,这让王离少了很多的麻烦。
“跟我往东边走吧,这样离着始皇帝能近一些。”王离一般都是在咸阳正北方的草原地界徘徊,偶尔往西边走一下看看是否有匈奴人从西边大转移。而这次王离一反常态,打算主动的和始皇帝嬴政见见面,继而消除自己当下的所有未知麻烦。
若是有机会离开这个整日吹风的地方,没准在接下来的若干事情中,还有机会立功......
老丞相王绾和王翦也是老朋友,是看着王翦如何在人生的最高峰的时候急流勇退,放弃了所有本来享受的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王翦到底是死是活王绾不想知道,只是想明白照这么下去,等嬴政死后,秦世究竟能不能活下去。
如今的咸阳城里暗流涌动,老丞相王绾身边,只有刚刚从栎阳县偷偷来咸阳的官员司马欣。至于其他官员,老丞相早就不愿意相见了。
“是你放走了项家人?”王绾和司马欣是旧相识,早就想让司马欣在自己担任丞相的时候担任长史一职,只是提前看到了黑暗即将来临,便让得力助手司马欣早早的离开咸阳,去栎阳县当一个小小的监狱官员,防止短时间内冒头,从而出得意外。
司马欣还比较年轻,算是后生可畏:“项家人不能死,得有牵制的力量在。”
王绾和李斯相比是比不过李斯的文采的,但内心深处的思考,对于李斯这种一心想向上爬的人来说,更是可望不可即:“看来项家人在楚地还是那般厉害,你当初要是不放项梁,估计现在也就是一具尸骨了。”
司马欣当初受同僚曹咎影响,最终放了被抓的项梁,最基本的原因也是项家人势大,保不准会被报复:“这都是过去的问题了,老前辈急忙的召唤我来,是因为什么?”
“你不觉得咸阳城太过于冷清吗?”王绾认为的冷清在司马欣开来却是正常的很:“比起我那小地方,可不知道热闹了多少倍。”
“司马欣,你在栎阳县这么久了,估计也能看出点什么吧?”王绾有一种感觉,就是李斯之后的丞相不应该是赵高这般宦官,而是应该是司马欣这样文武的全才。
司马欣当监狱官员这么多年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对于当下的生态变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走得太快了,别说百姓跟不上,就连我这个做官的也跟不上。”
司马欣感觉从自己刚开始当监狱官员的时候相比,现在的数量至少是当年的三倍有余。这还不算上去修建长城或者皇陵的人,这对于任何一个世代,尤其是创世时期,是绝对不正常的。
“快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你我都阻止不了。我就是怕这种快被坏人用上,你应该知道我说的坏人,是谁吧?”王绾怕司马欣跟不上自己的节奏,还特地的说明了一下:“那个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