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原则下,绿皮书提出组建一个民营的非盈利性企业接管域名的管理权,并在1998年9月30日前将霉国政府的域名管理职能交给这个联合企业,并最迟在2000年9月30日前顺利完成所有管理角色的移交。
1998年6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一份白皮书,建议由非盈利机构接管政府的域名管理职能。这份报告没有说明该机构的资金来源,但规定了一些指导原则,并建议组建一个非盈利集团机构。
1998年9月30日霉国政府终止了它与目前的域名提供商NSI之间的合同。双方的一项现有协议将延期两年至2000年9月30日。根据该协议,NSI将与其他公司一道承接Internet顶级域名的登记工作。NSI和霉国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将于1999年3月31开始分阶段启动共享登记系统,至1999年6月1日完全实施。
1998年10月组建ICANN,一个非盈利的Internet管理组织。它与霉国政府签订协议,接管了原先IANA的职责,负责监视与Internet域名和地址有关的政策和协议,而政府则采取不干预政策。
可以说,域名的发展历程是很曲折的,霉国政府在是否把持域名池方面也曾有过很多疑虑,最终决定将域名注册的管理权逐渐下放到民间,然后通过ICANN来间接的监督和管理域名的注册情况。
表面上看,霉国政府是逐渐的不再干预域名的注册。
实际上,霉国政府对于域名的注册权还是非常看重的。
在98年之前,除了霉国国内注册域名比较方便之外,其他的国家想要注册域名,不但会受到政策上的限制,过程还非常的繁琐,夏国尤其如此。
想要注册域名,必须通过国内的网站,跳转到国际网站,然后再想办法通过国际账户注册,通过霉国有关部门的审核,得到准许后,才能注册域名。
在九十年代国内的网速本来就慢,打开个网页需要数十秒,如果再跳转到国外的网站,那就更慢了,有时候十多分钟都未必能刷新出一个完整的网页,更别说注册什么域名地址了。
有时候仅仅是审核就需要数天的时间,审核成功后,再提交注册,很多时候都是网络无效,或者注册失败,就算偶尔有提交成功的,十多分钟后刷新网页,域名也有可能早已经被别人抢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