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兄,今日没有出来迎接,很抱歉。”
“杨秀才,是我打扰你了,我今日来本意就是为了吃饭,并无他意,只是适才知晓你没有外出,于是就请你过来小叙。”
“嗯,我时间多的很,平时很少外出,聊天我也很喜欢。”
“我近日听说你和崔秀才两人在计划写两册书,分别是《三字书》和《对韵》,而且希望能集思广益。如此做法,以前多见于官府,民间倒极少有闻。
我看了起始部分,确实很有可取之处。若真能完善成书,流传开来,可谓善事。你二人也是所图不小,我也甚感佩服。”
“呵呵,我二人已在信中说了,之所以想写这两册书,也是在平时深感当前用可用的启蒙书籍甚少,所以想在此道上有些作为,但又感觉自己才力不足,这才有求于众人。”杨超稍微解释了一下。
“是也,启蒙之道,往日官府和常人都不甚重视。我也是看了你二人的信,才觉得此途确实可大有作为。
昔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此尊为万世师表,你二人此所为若能成功也意义不小啊。”
“郑兄过誉了,实际上我和崔先生此前已完成了一篇启蒙文,叫做《百家姓》,这个相对简单,就是收集常见的姓氏,编撰成文,供初学的孩童使用。
郑兄若是有兴趣,我这里有底稿,可以看一下,提点意见。”
“喔,还有《百家姓》,听你如此一说,我的确很想一观。”郑澥起了兴趣。
“那请稍等,我这就去拿来。”
不一会,杨超就将《百家姓》那过来了,这份底稿最近已当做教材给店里的员工培训使用了,效果的确不错。
郑状元接过装订好的小本,一页页看起来,看样子还比较认真。还好此文本来就不长不到五百字,没过久也看完了。
“百家姓氏,我昔年也曾单独就此研习过,但从来也没有想到还能如此,根据音律编撰成文,如今一见,善矣。”郑状元赞叹地说道。
“郑兄可觉得哪里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此文当时你等耗费了大心思在其中,看似简单,却不简单,我一时如何能有异议。我看完此文,此时却有一想法,觉得可行。”郑澥说道。
杨超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
“当今天子圣明,求贤若渴,近来又正值寿典之时,民间进贡奇物祥瑞者甚多。
我以为可以在此时将《百家姓》呈贡上去,此乃文化之道,比寻常奇物更胜一筹,若是万一被天子听闻和看中,可就不是小事。
虽然此时谈及赏赐,太过于俗套,但终归是一件好事,就此名利皆有。退一步讲,哪怕最终被没有天家看中,此事在朝廷记录在案,遍传出去,也是名声,不是坏事。
同时也有利于此文的传播。此有益无害之事,可为。你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