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申公之计
“贤侄女,老夫虽然这是第一次与相国大人同坐一席,可他的传闻老夫也是如雷贯耳,并非虚言。
他未回楚都,老夫吴国那位老友就差人给老夫传信,对相国大人十分推崇,老夫不得不信。
这列国普通贤才,虽有高下,可却都还怀有私心,非王族之人,若能一展胸中所长,加官进爵,能登堂拜相者,已是少之又少,足以算是光宗耀祖,心想事成了。
而相国大人先入吴国,受吴王阖闾如此礼遇,却并不会所动,这就有别普通贤才。
若在吴国,就算让伍员礼让相国之位于鬼谷先生,怕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鬼谷先生能得吴王高看,又与朝中孙武、伯否关系融洽,这就更有条件了。
伍员与孙武还有伯否皆被吴王封为上卿,而且年岁已大,吴国也是青黄交接之时,只要鬼谷先生一句话,吴国就能纳得贤才,以代日益老暮的伍员,继承吴国强盛之态。
可鬼谷先生却不为所动,在名与利之前,视同儿戏,他在吴国要达成普通人之志,远比回楚更容易。
光凭这一点,就已品格高尚,不能与普通凡夫相提并论了,老夫为楚国而谋算了大半生,都自愧不如。
此时鬼谷先生在楚国谋一个左相之职,实是大材小用,而先生却并不拘于此节,一心为楚,实是千古难得之才。
贤侄女所问,你觉得老夫能不高看于相国大人吗?”
申包胥毕竟是也是三朝元老,一心为楚国,接人待事十分中恳,而且公正无私,句句都说得十分在理,连王禅都有些意外,有些不好意思了。
特别是说起他的至交好友伍子胥来,语气之中并无半分怨恨之情,反而十分真切,如此友谊,实出乎王禅意料之外。
“申公胸怀广阔,无藏私心,实让小子佩服,日后可莫称小子先生,小子在申公面前,实不有愧于心。”
王禅并不等叶女回话,自己到又抢在前面谦虚一次。
“小女知错了,还望相国大人见谅,这就敬相国大人,以表歉意。”
叶女听申公如此说辞,也懂得王禅让人佩服之处,刚才对王禅略有不敬,也是心里有一丝小小的妒意。
“有劳有劳,有劳碧云姑娘,刚才在下所说并非妄言,真是有求于三位,当然也包括碧云小姐了。”
王禅一来,事情好像就已经策划好一样,此时喝上酒吃上菜,脑子也活络许多了,对整个局势也是统筹把控。
“竟吹牛,你如此聪明还会有求于人,天底之下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你。”
叶女见王禅依旧盯着她在看,有些害羞,却又不得已,喝完一杯酒,只得低着头,弄着衣角。
“相国大人即不骑马,也不坐车,如此凭神鬼之技而来,想必是因为白公胜所呈的治城方略而来,刚才我也是因此事来与叶公商议,此事实有些难办。”
申公还是早有意料,并非完全没有准备。
“申公所料不差,小子正是为此事而来,原本此事也是因小子而起,所以只得求助三位。”
王禅虽然没有说,可这让三人也是有些意外,就如同叶女所说,能让王禅所求的,实在还有些稀罕。
“鬼谷先生见外了,只要是能中兴楚国,无论鬼谷先生有何难行之处,沈某定然全力支持,申公刚才也来找沈某商议,所以就不要客套了。”
叶公一直不喜欢转弯摸角,所以把事挑明,也摆明了态度,也省了王禅的忧虑。
“如此正好,刚才白公胜家奴去了在下府上,说明了来意,也希望小子在朝堂之上支持白公胜的治城方略,如此重视,小子也猜到白公胜借小子所提治城之策,其实还借鸡生蛋,多了一招,所以这才奔来,也是防着有心之人。”
王禅还是把为何不骑马,也不坐车,却在这个大家都吃晚饭的时候匆匆赶来的原因说出,这也让三人理解。
凭王禅的武技身法,若不是准备好追踪,那么还真没有人能追得上,也难与察觉,阿三一直潜伏在官驿四周,也都是王禅进了屋后才跟了上来,如此可见王禅这样做的目的了。
“开荒拓地,赋回归楚国流离百姓独立新的身份,还有减赋增产措施,实有利于三城之治,也可减弱把持楚国各城各地的权贵之势,此举于楚国中兴,实是利国利民之策。
想来相国大人在吴国与越国之时,就已成竹在胸,这些治国治城之策,伍员在吴国实施得十分顺畅,那是因为吴王阖闾本就是一代枭雄,任人以贤,有意削弱吴国王族权势,而且并不让无才无德的王族权贵把持朝堂。
这些年吴国兴盛也是因此之理,老朽虽然顽固,可还是看得清楚。
楚国若要中兴,也必走此路,所以相国大人为白公胜出此谋算,让他先在巢邑三城提出,就可博得令尹子西为首的一众权贵支持,此心实也难为先生了。
只是此次白公胜借先生欲中兴楚国之机,要在三城实行自主征兵,囤兵固防,表面上也是为防吴国反悔,再次吴楚交恶,只是狼子野心却也难掩。
其实此人一来楚国,我就曾与令尹子西说过,此人不可大任,若将来有一日羽翼丰硕之时,此人必会是楚国之祸,可子西却并不以为然,依然用之于军中,现在又得保举成为三城之主,老朽本也难与理解,幸得叶公传先生之意,才慢慢想通。
白公胜本为一把匕首,于己不利,于对手也不利,善用之才可以打破楚国朝堂之势。
只是若同意此策,实在是十分危险,先生现在赶来,自然已想好应对措施,我们就边喝着酒,边听先生高论了。”
申包胥之所以如此推崇王禅,当然还是因为王禅对白公胜的这一步棋,正是插向子西等王族权贵的一把匕首,对此申公也是十分欣赏。
“申公谦虚了,想来申公与叶公该也有应对之策,既然如此,小子就把自己所求之事说出,让三位参酌。”
王禅并不避讳于叶女,他知道叶女也是十分聪慧之人,有的时候正是旁观者清,当局都迷,若有一个旁观者,或许才能看清所谋之策的利弊。
“还请先生道来。”
叶公也是举杯与王禅一碰,喝了一口酒,在等着王禅说出应对之策。
“吴与楚相交,本是一件大好之事,可这世间之事,于己为好,于它人却是坏事。
安民治民之略在下就不多说,只说这征兵自囤之谋,本也无可厚非,若是心善纯良之人,到真的可以稳固边防。
但此举却也有违吴楚交好之本意,会让吴王夫差觉得楚国有背信的可能,怀疑王上交好之心,可若此策并非单独于巢邑三城,那么吴王夫差想来也不会心有忧虑,巢邑三城若增兵一万,实际并不对吴国构成威胁,这一点小子自会让吴王信服。
那么在形势上,要减消因此给吴国带来的疑惑,只要楚国把此治城之策扩大到北边边境,叶公所守北方四城,若与此策同时实施,那么吴王夫差的疑惑自解。
而且此时的形势是吴楚交好,那么相对应的北方列候自然会感受威胁,它们也会在边境增兵,楚国在北方有些策略,也合情合理。
若顺势而为,想来令尹子西及一众权贵也不会反对,再者叶公是此四城之主,异性重臣,若得王上支持,自己愿意,那么令尹子西反对也无能为力。
若叶公四城能保有一万五千人常奋兵力,那么巢邑三城就算白公胜有一万人马,也不足惧了,只要跨过大江,就可以袭击巢邑三城,钳制住白公胜。
若白公胜安于平稳,并无异动,那北方四城也是一个牵制,而且也保得北方这境平安。
所以在下对白公胜治城之略并不反对,反而顺其之意,只是把革兴先行之地扩大到叶公所领城县。
至于将来白公胜若反,在下也十分欢迎,想来吴国新王乐意成全在下,只要吴国出兵,白公胜一万人马就会前后失据,况且还有叶公的北方兵甲,想来白公胜想借此兴起风浪,也并不容易。”
王禅把自己的策略说出,同时也正是利用了白公胜借鸡生蛋之理,再加一蛋,让革兴之策再增四城先试行,如此一来,王禅的革兴大计,也算是跨出一大步了。
“先生高谋,实让沈某佩服,借力打力,正是借白公胜之手,为兴楚之策打下基础,沈某别无它说,愿意与巢邑三城一同执行此治城之略,以助先生中兴楚国。”
叶公听完王禅的策略也是义无反顾。
当初王禅与叶公商谈举荐白公胜之时也有疑惑,当时王禅还提到要训练水师之举,由此可见,王禅对于白公胜将来可能造反之事,早就预见。
而借此机会,也可让叶城慢慢摆脱朝中权贵的影响,真正牵制住白公胜,并且还能稳固北边边防。
王禅的策略可以说是照顾了吴国的疑惑,同时也考虑了因吴楚相交而给北方列候带来的威胁与影响,正是一举两得之策,所以叶公也是毫示犹疑,做事不拖泥带水,十分果断。
“爹,你就这么相信于他吗?
我来问你,你为何如此肯定若白公胜造反,吴国会出兵牵制,难道只是凭你与吴王的那一点陈年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