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曹操号称乱世之枭雄,志在天下的他,很清楚他迟早会与吕布一战,当然吕布眼下还有利用价值,而且时机未到,曹操才没有出手。
因此,曹操很快就回过神来,并随荀彧一起来到李儒处,亲口向李儒承诺这两个条件。李儒泣之,为其亡主叩拜三下,方才再对曹操俯首称臣。
李儒号称西凉智囊,其才智之高,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曹操甚至把他视为仅次于荀彧、戏志才两人之后,甚至比极善奇谋的荀攸还要高一个地位。
此后,得到李儒的曹操,立刻雷厉风行地开始整顿起俘虏。曹操先封李儒为西伯侯,兼前军师,同时又大作封赏。西凉一干俘虏得知,虽然有些人暗中极度,但更多地却是在暗暗羡慕。毕竟董氏灭亡在即,而眼下的局势也很不难看出,三辅恐怕最终还是把守不住,就算万一董旻成功守住,他们已成为曹操的俘虏,如何还能回去投靠,而且更重要的是,董旻不是董卓,他的残忍冷血在一干董氏部署里早有恶名,与其投靠一个暴君,自取灭亡,当然更多人在想还不如投靠曹操这位新起之秀。
而大肆封赏李儒,引起一干西凉俘虏的注意,这只是曹操的第一步。随即曹操又派李儒到俘虏中,挑选出一干将领,不但赦免其罪,而且还保留原职。那些本以为自己已成了阶下囚,再无出头之日的将领听之,自是犹如从万丈深渊一下子回到了人间天堂,感动不已,有些人甚至泪洒当场,立刻向曹操效以死忠。这正是曹操的第二步。事后,消息传开,在西凉俘虏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并未被李儒招呼的将士纷纷都开始着急起来。就连原本一些顽固分子,听说复职有望,却也不想就此碌碌无为一生,有所动摇。
极其善于猜测人心的曹操,得知细作来报,知是时机正好,先让李儒去收买军中一干将校,旋即便把一众西凉俘虏聚集于城内校场的点将台下。曹操领一干文武还有李儒亲自到场,曹操先是一番晓以一番激励人心的慷慨陈词,那些已投了曹操,还有被李儒的将校闻之,无不慨然振奋地呼应。军中兵士见各将校都有投靠曹操之心,同时不少人也被曹操与众不同的雄威给折服,于是俘虏纷纷投效。曹操大喜过望,遂是在军中赠予好酒好肉,大肆庆祝,又命荀彧取出数千两黄金分予军中。一月过后,俘虏渐定,曹操遂又命李儒亲自监督,从俘虏中去鄙取精,挑选出两万精锐。曹操如此的器重,李儒自是感激不尽,再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任务。曹操又为纪念董卓,同时还有安抚众人之心,取这部新军名为豺虎军。并且由曹操亲自统率!
天地苍苍,万物寂静,所谓江山,尽在脚底。这是曹操眼下的感觉。却见曹操此时正立身于昔年百官进谏,天子听朝的大殿之下。曹操改名为‘天雄宝殿’,其意为天纵之雄才。
“董卓已死,属于我曹操的时代,也该室时候来了。”曹操轻叹一声,一对凌厉细长的眼眸,闪烁着如夺天地之精华的光芒。
这时,正见一人迈步而来,此人年纪轻轻,面白眉翘,嘴唇红润稍细,眼角下有一颗痣,神容冷漠,似不爱与人交谈的深沉之人,而他浑身上下却又散发一股智睿的气息,令人不敢小觑。
“公达,你来了。”曹操看了看正从阶下而来的那个男人,不由露出一笑。那人正是荀彧的侄儿—荀攸是也。
荀攸听话,立刻停下脚步,毕恭毕敬地拱手一拜道:“臣下见过主公。”
“如何?”曹操淡淡问道。
“李儒似乎对主公极为感激,这些日子以来都是中规中矩,而且曾有一些人有意挑拨他与主公的关系,希望他能主持大局,重整董氏残兵,营救三辅。但他却都一一将之擒下,并且割下头颅,送到了主公之处。”
“嗯,这些我都知道。除了这些,他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异状?”
“这若真是要说,那就是他每夜都会为其亡主哭丧。而且还极为避讳小心,似乎不敢让人知道。”
“哦?此事可真?”曹操听到这,猝然眼光一亮,浑身气势迸起。荀攸心头暗暗一跳,虽然曹操武艺不高,但他身上似乎一股说不出的力量,一旦他神情激动时,这股力量就会油然而生,令人不由心惊胆跳,欲为之臣服,若是真要为此做个解释,或者这就是传说中的王者之气。
“千真万确,为此臣下有一夜还特意拜访。那李儒虽有意隐藏,但我明显看到他脸上有泪迹,而且房子里还有香烛之味。不知主公以为若何?”荀攸冷漠而道,如今他却是负责曹操军中的细作军系—苍鹰。而他正是苍鹰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