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的这句话正说到了十一老太太的心坎儿上。
琪儿的舅舅舅母是真心心疼外甥女,高家那个后生也是出类拔萃,与琪儿很是般配。但是媳妇和她胞弟却是高家庶出的子女,虽说当家的老太太为人也算是公正,但是终究是比不上那些嫡出的子女,若是琪儿的嫁妆再寒酸一些,那琪儿的舅舅舅母在家中也抬不起头来。
十一老太太的夫君去的早,这些年都是靠着她的那份嫁妆在支撑,好不容易熬到儿子考上了举人,做了官,它们一支在族中也慢慢地有了些底气,儿子却突然丢下一干老小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差点哭瞎了双眼,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还是得苦苦支撑下去。
孙氏见十一老太太一脸的悲苦,叹了一口气道:“你们这一房的艰难我都看在眼里。同出一脉,我们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理?你放心,六丫头和九丫头的嫁妆就由我来筹办。”
“十二弟妹……”十一老太太闻言惊喜地抬头看向孙氏。
孙氏摆了摆手:“什么都不用说了,六丫头和九丫头的嫁妆就参照着我们府中嫡女的例子给。你就放心好了。”
“这些年多亏了族中的接济,你们这一房更是时时送来些银钱米面布帛,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感谢的好了……”十一老太太有些哽咽地感激道。
“说了这些不用提了,同是王家人,本就应该守望相助才对。”孙氏见状,眼中带着些满意,口中出来的却又是这样的一套言语。
“就按我说的,九丫头就说给你媳妇娘家的表亲,六丫头的婚事听我的。”孙氏的话不容辩驳。
十一老太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可是想起孙氏刚刚提出的要给两个孙女出嫁妆的话,这份犹豫又是那么得微不足道,可是她对孙女终究是心疼的,因此问道:“不知道弟妹要说给琪儿的是哪一户人家?”
孙氏闻言故意皱眉道:“我还能害了六丫头不成?自然是瞧着般配的。那孩子的家中是临河那条街上的商户,虽说是商家,但也是有产业傍身的。最主要的是离着我们近,有族中撑腰六丫头也不会被人欺负,而你老了之后也好有个依靠。”
十一老太太听说是商户出身,有些不愿意,金氏却乘机道:“虽说是商户出身,但是那孩子是个出息的,想走科举的路子。我朝并不限制商户之子参加科举,说不定日后也能金榜题名呢。”这就纯粹是信口开河了。
但是十一老太太性子向来憨厚,有少有主见,因此被金氏和孙氏这么一说,便也没有再反对了。
孙氏见状道:“那就这么说定了,等过几日我便找媒人说合。”竟是一锤定音。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十一老太太终究是没有说出拒绝的话。
金氏见事情成了,忙高兴地朝孙氏看了一眼,很是自得的样子。孙氏低头喝茶,没有理会。
这边左稍间里,王琪已经是面白如纸。三娘见她眼眶已然是红了,似乎下一刻就要哭出来。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那日救人的少年的家中情况三娘是听说过的。
原来这就是金氏和孙氏要打的主义,自己家的孩子舍不得,别人家的孩子就能可劲儿糟蹋么?可惜这个年代,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琪她半点说不的余地也不会有,十一叔祖母看上去也是个软弱好欺的性子,以后又还要仰仗着族里和孙氏过日子,到底是底气不足。
王琪心仪自家表哥,本来已经幸福在望,却突然被孙氏和金氏横插一杠,坏了姻缘。她何其无辜?现在也只能希望那晚救人的那个少年是个好的,不要让王琪的命运更加坎坷。
不过能见义勇为的人,至少因该是心地纯善的吧?三娘心中暗暗祈祷。
王琪失魂落魄地被十一老太太领走了,十一老太太看见孙女那泫然欲泣的眼神时,眼中是内疚的,可是她也只能叹息一声,带着王琪想孙氏告退。
元娘,三娘和五娘目睹了刚刚的那一幕,都有些情绪低落。她们虽然是王家的小姐,但是很多时候也都是身不由己的,命运半点由不得自己掌控。不知道日后自己的婚事是不是也是会这样任由人摆布。
可是,容不得她们伤怀太久。她们也是才坐回正厅不久,外头就有人来报说孙氏的侄儿的马车已经进了城了,去城门口接人的家丁,刚已经先一步快马赶了来禀报。
孙氏听闻之后到底是有些喜悦的,自她嫁来青城县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除了那一年,陆氏寿辰的时候娘家哥嫂为了给她撑腰,来了一趟之后她也是很多年没有见过亲人的面了。
“快再派几个人去接,到了门口的时候来禀报一声。”孙氏对常嬷嬷道。
常嬷嬷高兴地去了,孙氏又问了甘草厨房里有什么食材,若是差了什么赶紧地差人出府去买。
“都是自家人,你们便留在这里见一见你们表舅舅吧。”孙氏难得和颜悦色地对姐妹几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