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玄幻奇幻 > 孤臣 > 第九四六章 朱元璋诛杀功臣 刘伯温辞官归隐

第九四六章 朱元璋诛杀功臣 刘伯温辞官归隐(1 / 2)

刘伯温见朱元璋对自己言听计从,十分高兴,毫无隐退之意,每日勤于参政,任劳任怨。

谁知世事无常,一年之后,朱元璋坐稳了江山,不再经常听取大臣的意见,开始独断专行,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设立了巡检司和锦衣卫,锦衣卫是专门负责监视百官的动静的,是朱元璋的眼线和耳目,非但皇宫,官员家附近和大街小巷里,都布满了锦衣卫,一时间人人自危!也展现了朱元璋天生多疑的毛病。

有一天,博士钱宰散朝回家,一时兴起,在路上信口吟诗一首: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群臣奏事完毕,快要退朝了,朱元璋忽然对钱宰说:“昨天你作的诗不错啊!不过我可未‘嫌’你迟哟,这样吧,把诗中的‘嫌’字改作‘忧’字怎么样啊?”

钱宰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跪下频频叩头。这天正好赶上朱元璋心情好,没有追究他的罪责,钱宰也算是大幸,没有惹祸上身。

后来,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吴琳已是年老体衰,耳聋眼花,难做大事了,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常派锦衣卫去监视他。一天,身穿便衣的锦衣卫到了吴尚书的老家,向田间插秧的一个老农夫问道:“老大爷,您这里可有个退了休在家养老的吴尚书?”只见那老人仰起脸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睁开浑浊的双眼,端详了半天来人,然后拱手答道:“老朽乃吴琳便是。”几个锦衣卫和老人聊了起来,聊了一会天,起身告辞。吴尚书看着来人的背影,摇了摇头,眯上眼睛笑了。朱元璋得到了这一消息,知道吴琳并无异志,十分高兴,随即派人送去了大批金银,奖赏了吴琳。

大学士宋濂是著名的学者,又是皇子们的老师,对朱元璋可谓赤胆忠心,但朱元璋还不放心,经常派便衣锦衣卫监视。

一天,宋濂在家请客,便衣锦衣卫竟把赴宴人的人数人名,乃至菜肴的详细菜单报给了朱元璋。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对宋濂说,“昨天请客了,都有谁啊?吃的什么美味佳肴?”宋濂先是一惊,然后把所请客人和菜肴情况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听后十分满意地说:“宋学士所说皆实,没有骗我!”随手把宾客的名单和菜单递给宋濂,宋濂心里五味杂陈。

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在家里生闷气,脸上阴云密布,一声不吭,妻妾和佣人们都躲的远远的。便衣锦衣卫认为,这个宋讷有可能是对皇上不满,就偷偷地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宋讷,昨天在家为何不高兴生闷气?”宋讷听后浑身一抖,跪倒在地,如实做了解释,朱元璋知道了他生闷气与自己无关,才不追究。宋讷壮着胆子,抬头问朱元璋:“万岁,您真是太神了,您怎么知道我昨天生闷气?”朱元璋随手就把那张画像拿出来给他看,宋讷见到惟妙惟肖的画像,差点被惊倒在地。

朱元璋掌握着臣下的一言一行,臣下深恐动辄得咎,哪里敢有不法行为!

第二件大事,朱元璋出身平民,最了解贪官污吏的害处,对这类官员深恶痛绝,坐稳江山以后,对贪官无情地打击,狠到令人毛骨悚然!

朱元璋下旨,对于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直接判死刑,一律处死,决不宽待!而当时低级官员的俸禄,不足以养活全家,不得不捞钱!朱元璋一看贪腐屡禁不止,干脆修改刑律,除了挑断手筋、脚筋、削膝盖、挖肚皮等等刑法外,特地发明了,“剥皮揎草”的刑法,就是把贪官活着剥皮,然后,趁着肉皮刚剥下来,还有弹性,在皮囊内填充稻草支撑起来,晾干后,把人皮放到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一具具真皮揎草的“人”时刻警示着,如果你贪污腐败,这个“臭皮囊”就是你的下场!

国内安定后,朱元璋又把眼光投向国外,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开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了周边的番邦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告诉他们这几个国家的统治者,现在中国之地是大明当国,元朝已经完蛋了,让他们俯首称臣,将来磕头别磕错了人。第二就是去探查这些四夷有没有可能帮助元朝余孽。

使者去了这四个国家后,高丽,安南和占城都还不错,只有日本出现情况了。

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明朝使者以杨载为主使的使团见到的是南朝的怀良亲王。此人是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性格残暴,作战勇猛,是个粗鄙之人,见到朱元璋亲笔写的国书,口气强硬,十分气愤!因为当时日本浪人经常驾船出海,骚扰明朝的东南边境,人们称之为倭寇,让朱元璋十分不高兴。因此朱元璋的国书写得十分不客气:“......圣旨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怀良亲王本就是粗人,一怒之下把使者杨载痛打一顿,还杀了他的随从。朱元璋得知后,暴跳如雷,召集群臣商议出兵征讨日本。

武将们纷纷摩拳擦掌,请求出征,刘伯温却出奏道:“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远征日本,国家初定,老百姓刚过上安生日子,百废待兴,国力不足!况且兵凶战危,日本又隔着大海,我军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重蹈元朝伐日本的覆辙,岂不是大损国力!前车可鉴,元朝最盛之时,皇帝忽必烈两次派大军征讨日本,都因飓风气候,铩羽而归!”

朱元璋听完点点头,说:“我知道这件事,日本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跨海作战,确实气候莫测,难以取胜,此事日后再议。”刘伯温暗暗高兴,朱元璋虽然生气,但毕竟是一代雄主,他并不蠢,明白现在不是伐日本的好时机,隐忍了下来。第二年朱元璋又想起此事,再次写了国书给日本,怀良亲王也回书一封,不卑不亢地夸耀了自己的实力,劝朱元璋慎战,但语气有所缓和。朱元璋又想出征,刘伯温以西北尚未完全平定劝谏,朱元璋采纳了,不再派兵远征日本。

过了几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朱元璋钟爱的皇太子朱标死了!朱标是马皇后所生,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朱元璋随即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六年后受朱元璋遗诏继位为帝。)但朱允炆过于仁慈懦弱,书生气十足,缺乏杀伐决断的手腕,朱元璋看看自己年事已老,而部将勇武者极多,深以为虑,怕自己百年之后大臣夺了大明的江山!

朱允炆见祖父御下极严,多次劝谏朱元璋施行仁政。朱元璋有一次召见朱允炆,命他把地上一根长满荆棘的棍子拾起来,朱允炆连拾几次,都被荆棘刺手,扔在地上。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皇孙,这跟棍子就好比我大明的江山,这些荆棘就是满朝文武,凡是有本事的人都不甘久居人下,祖坟若不把这些荆棘除去,你怎么能够稳坐江山?”

朱允炆低头不语,朱元璋却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生前做成此事!恰好大将军蓝玉出事了!蓝玉多次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战功,被晋封为凉国公,位居大将军之职。蓝玉统兵多年,在军中颇有威望;麾下骁将十余员,个个勇猛善战。

而蓝玉却不知韬光养晦,自恃功高势大,骄横不法。在军中,他擅自黜陟将校,进止自专,甚至不听君命。某次北征还师,夜扣喜峰关,关吏没有及时接纳,蓝玉就纵兵毁关强行进入,这一举动显然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

在地方上,蓝玉霸占东昌民田,私蓄奴婢,纵奴作恶乡里。此事后为御史举劾,但蓝玉竟怒逐御史。他还让家人私买云南盐一万余引(每引200斤或400斤),进行走私。又因奏请多未采纳,一直对朱元璋心怀不满,这些做法,终于让朱元璋动了杀心,决定拿蓝玉开刀。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锦衣卫指挥蒋瓛指控蓝玉谋反,并在蓝玉府库内搜出近万把倭制武士刀!朱元璋下令抄没其家产,诛其三族,此案连累一万五千人被杀,包括一公爵、十三侯爵、二伯爵,朝野震动!

朱元璋为了安抚群臣,过了月余,下令在应天鼓楼岗的山坡上,建造功臣楼,要再次封赏有功之臣。

消息传开,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称赞太祖英明。刘伯温得知此事,暗暗卜算一卦,大凶!

刘伯温忧心忡忡,暗暗观察功臣楼的修建,发觉楼身又宽又矮,看来很结实;窗户又高又小,看来很安全,心知不妙,按这样的功臣楼,若是朱元璋动手诛杀大将,一个也逃不掉!

等到功臣楼落成之日,朱元璋择定吉日,大发请柬,邀请功臣赴宴,却没有请刘伯温!刘伯温心中疑惑,暗中打听,发现朱元璋没请四个人,其他功臣都请了!除了自己,其他三人是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刘伯温紧张地思考,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从不争功,是个谦谦君子,对皇权没有威胁。

耿炳文与朱元璋是同乡,父亲名叫耿君用,在朱元璋刚刚征兵时,就加入了义军,因功被封为管军总管,算是嫡系中的嫡系。耿炳文为人谨慎,恪守臣节,甚至自比为狗。他不参与朝政,从不言功,他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朱元璋,因此也不会造反。

武定侯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宠妃,身为外戚,又有战功,自然得到皇帝重用,皇亲国戚自然不用怀疑。而自己是文臣,只会出谋划策,脱离军队多年,也没有提拔过武将,朱元璋自然不用防备自己。

最新小说: 圣祖I 反面星际大陆 毕竟成神 斗破苍穹之冰帝海波东 何为凡者 无尽丹田 造化图 镜面管理局 龙归故乡 涬溟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