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玄幻奇幻 > 孤臣 > 第一零四四章 文吉再次讲佛法 顺治豁然悟本真

第一零四四章 文吉再次讲佛法 顺治豁然悟本真(2 / 2)

像阿难、须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只能算是声闻乘,再高一点就是独觉佛,独觉佛又叫做辟支佛。独觉佛就算生在没有佛没有文化,甚至没有佛教的世界,他自己也能开悟;虽不算大彻大悟,可是还是作一个了不起的超现实的圣人,这个属于独觉乘,也叫做缘觉乘,仍属于小乘。

所谓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罗汉,果是果位。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二果罗汉叫斯陀含,三果罗汉叫阿那含,四果罗汉叫阿罗汉。罗汉不一定是出家人,无论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罗汉。不过佛在世的时候,证得罗汉果的,出家人比较多。

如何能够修到四果罗汉呢?必须能够断掉了见惑、思惑。“见惑”有五个,是思想上,学问上,观念上的问题;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思惑”也有五个,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也是人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四果罗汉的证果,就是我们学佛的重点;学佛先不谈大乘,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来。

初果罗汉叫“须陀洹”,汉文的意思是预流果,断了五个见惑,但是,根本思惑还没有解脱,因为余习未断,所以要七还人间。余情是剩余下来的情感,断不了的,还是要七还人间才能了。如果七还人间时,不晓得再进修,还是会后退的。

修到了预流果的人,死后不到这个世界来了,而升天去了。在天上的一辈子,比我们人间上长得多,天上的生命结束了再来做人,这一种人称为再来人。当然再来人不晓得是男人还是女人,是漂亮或不漂亮,是大富贵或者是穷苦,都不一定的,这个帐很难算。他们是来世间受报的,因为有些帐没有还,要来还帐,七还人间,生了死,死了生。所以,须陀洹果味的再来人间,就是还债,自己也不知道。假使自己能够知道,就已经不是初果罗汉了,一下就超过去了。

佛说,怎么能够达到初果罗汉呢?佛在这里已经讲到功夫了,刚才是讲原则;所谓的入流,反而无所入。换言之,他证到空的境界,就是缘起不起了,缘起性空了,也就是证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

所以说他不入色,眼睛视而不见,一切人、形象、青山绿水看着都很好,都无所谓了。普通人一看到好,结使就来,被好捉住了;初果罗汉不会被好境界捉走,此心归到平淡,没有事。不入声、香、味、触、法,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应无所住,这就是真的无所住。修养到在人世间作人、做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无量的功德,过了就过了,能够随时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这个境界,这才算接近初果罗汉。

到了二果“斯陀含”,是一还果了,思惑的根根拔出来一点,死后再来一次世间,把所有的债务清了,可以到另外清净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暂时请假,还非究竟。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二果罗汉,只有一次回转人间,名义上讲再来一次,等于没有来。什么道理呢?有许多人生死到了,过去的业债已经完了,有时候来入胎一下,在胎儿阶段就流产了,就完了,这一生债算是还够了。这是真的啊!讲的很实在,听起来好像死无对证。有许多人跟父母的因缘很好,但是时间很短,缘也完了,他也不须要再来,你应该替他高兴,他是已经成就了的人,只不过欠你这么一点亲情之债。但是你也欠他眼泪啊!你也为他伤心哭这么一场,帐也完了,就可以了啦!这是二果斯陀含。

初果、二果罗汉死后不来,就暂时升天去了,升的不是色界天,而是欲界天。所谓欲界是指生命由男女情爱结合而延续的。不但人类如此,任何的生物都是由两性雌雄的关系而来,因为有爱有欲,所以称为欲界。欲界里的天人地位比我们高,譬如普通民间拜神拜仙啊,称所拜的神、仙是菩萨,这些都是欲界天天神的境界。初果罗汉死后往生,是上不了色界天的,只是升到欲界天而已;因为他只断了一部分的情,而且这个情是压下去的,欲的根未尽,所以仍在欲界天。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还果”,不回到人世间来了,直接从天上证四果入涅槃。佛经上说,他们涅槃的时候有几句话:“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梵行已立,我生已尽,清净修行的,不一定得道啊!天人清净境界的修行,已经建立得到了。所作已办,欠债还钱,债务都没有了。不受后有,不再来了。有些经典上用四个字形容,“长揖世间”,向人世间作个揖,大家再见,不再来了,这个叫不还果,三果罗汉。

要到四果阿罗汉的果位,才算在这个世间成就。阿罗汉是译音,阿是无的意思,阿罗汉就是无生,永远没有烦恼,没有魔障,心中之贼拔去了,此心永远清净光明,这是阿罗汉果。

大阿罗汉一定八万四千大劫,这个世界形成又毁,毁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则已,一出定怎么办?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脱,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还是要回向大乘,由小乘的声闻,向这个大乘,才能真正成就。也就是说,真正四果的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法证到空。如果你还有空的境界,就落在边见了。如果说你是无边,则又落在见取见了,这都是见地不真。

《维摩经上》所讲,余习未断。维摩经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来,落在大阿罗汉身上就沾住了,落到大菩萨身上,沾不住就掉下来了。维摩居士说,一切大阿罗汉,八十八结使断了,但余习未断,剩余那个根根的一点习惯还没有断,这就叫余习末断。大阿罗汉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平常人!

这四个罗汉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三界的见思两惑叫做八十八结使,欲界里最多,像八十八个疙瘩,结在一起。能够修行解开一两个,那已经不得了了,脸上放光了,能够解开四五个,连头发都会发亮呢!所以真正讲修行,就是解开结使,转变自己心理的行为。心理行为转变了,进一步能够把智慧开发,断了思想上、见解上的偏见,才叫做解脱。学佛修行,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五个过程,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文吉演说了一番大小乘佛法,顺治听得如痴如醉,如梦初醒!忽然跪倒在地说:“多谢文殊菩萨接引!弟子顶礼!”

文吉笑着扶起顺治说:“顺治,你是怎么认出我的?”顺治也笑了,说:“菩萨曾经讲过,出来是远迎一位客人。而佛经有记载,文殊菩萨对于一心朝拜五台山的人,来迎一千里,走送八百里!加上菩萨把佛法讲得这么透彻,弟子自然悟出是文殊菩萨来接引弟子!”

文吉笑道:“灵珠子,你果然慧根深厚!但你要明白,佛说文殊菩萨,就不是文殊菩萨,故名文殊菩萨,懂?”

顺治茫然地说:“这似乎是《金刚经》上的说法,佛说菩萨,就不是菩萨,故而名为菩萨?”

文吉点点头,笑道:“此中的深意,你可明白?”顺治困惑地摇摇头说:“弟子愚钝,还望菩萨指教。”

文吉郑重地说:“就拿文殊菩萨来譬喻。文殊菩萨其实是为古佛,曾为七佛之师,别名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在佛教四大菩萨中智慧第一!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法王子与一生补处菩萨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佛的继任者,下一生就成佛了。但是文殊菩萨早已成佛,是为了辅佐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化身为文殊菩萨。

其实文殊菩萨也是从凡人经过漫长的劫数,修福修慧,证得正果。那么问题来了,文殊菩萨是多生多世转世修行才成佛,哪一个才是文殊菩萨?就说文殊菩萨得道的这一生,是幼年时少不更事的凡人叫文殊菩萨,还是成年时苦修佛法的凡人叫文殊菩萨?抑或是修成正果的菩萨叫文殊菩萨?其实都是,又都不是,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无常’!而且文殊菩萨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随缘度化众生,应以官宦身得度者,就现官宦身为之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身得度的,就现对应的化身为之说法。故而没有一个真正的身体和形状可称之为文殊菩萨!正因为法身无相,那么权且假定一个众生接受的文殊菩萨相貌为文殊菩萨,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形象称为文殊菩萨!这就是佛讲的,若菩萨自认为自己是菩萨,就着相了,就不是菩萨!”

顺治听完豁然开朗,笑道:“弟子明白了,在成佛之前,一切身都是梦幻身,不可执著!难怪佛经说,空花佛事,水月道场!”

文殊菩萨笑道:“然也!佛说,本无佛涅槃,本无涅槃佛,也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没有一个众生可度,众生都是自性自度!如果佛认为自己度了多少众生,那就不是佛了,那就着相了。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实不过是因人因机教化,目的是使人明心见性!”

顺治恍然大悟,欢喜得手舞足蹈!文殊菩萨又说:“单单明心见性还不够,悟后还要起修,要勤查自己八十八结使,心理的罪恶烦恼去掉了多少?身口意三业去掉了多少?正如神秀大师所讲,常常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见道以后是修道位,修菩萨道。最后是究竟位,成佛。”

喜欢孤臣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孤臣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流光:无尘 敕乐歌 山中道莲 海洋霸主崛起史 战神您来啦 诡秘之主同人:起床了,隐者 希夷镖局 安里士 精灵童话诗集 万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