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观众心理学 > 七 悲剧美为何发生转型

七 悲剧美为何发生转型(1 / 1)

对心理美学而言,人类必然会面对“心理疲劳”这个避不开的难题。悲剧美所提供的仰视,既崇高又感人,但时间一长就太令人疲劳了。克服这种心理疲劳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把仰视的高度降低;二是让自己内心产生与被仰视对象近似的因素,造成感同身受的效果。但这两点,在古典主义悲剧中很难做到。那种悲剧为了摆脱人们的疲劳只能寻找新的刺激,而那种刺激总是让悲剧英雄更加走向惨烈,结果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

在西方,古典主义悲剧的转型从雨果的浪漫主义时期就已经产生重大突破,而真正获得理论成果的却是比利时文学家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

梅特林克认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毒药、自杀、决斗,都太偶然,又离普通观众太远,因此那种悲剧是“偶然悲剧”,对观众而言是“与自己很远的悲剧”。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有大量与人人有关的悲剧,譬如某天早晨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的第一根白发。这种悲剧看似琐碎却最为普遍,而且可以撬动人生的前前后后。第一根白发是一个转折点,从童年到这里的过程产生了另一种意义,从这里到死亡的过程也产生了另一种意义。这样一来,这种日常生活中的悲剧也就成了“必然悲剧”,而且对观众而言是“与自己很近的悲剧”。但是这种悲剧也有重大失落,那就是与悲剧美紧紧相连的崇高和**,不见了。

总之,悲剧美的现代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心理美学课题。

喜欢观众心理学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观众心理学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