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岛渚(1932—)
日本电影导演。自幼家境贫寒,酷爱读书。1950年考入京都大学法学系,曾积极参加战后学生运动,并热衷于戏剧活动。1954年加入松竹公司,任助理导演,同时创作电影剧本。1959年独立执导根据他自己创作的剧本《卖鸽子的少年》改编的第一部影片《爱与希望的街》,开始确立了他的作品反体制的主题。此后的《青春残酷物语》(1960)、《太阳的坟地》(1960),进一步揭示了日本战后两代人的心理,以及在沉沦和无目的地发泄中反抗现存社会的情绪。这两部影片被称为“太阳族”电影的新发展。1960年,他还拍摄了反体制主题的另一部颇受注目的影片《日本的夜和雾》。该片反映了战后青年一代思想的转变,表现了他们的奋斗与消沉,失败与挫折。1961年以后,大岛渚成立了“创造社”开展独立制片活动,拍摄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派特色,同时又对现实作尖锐批判的影片。其中有《悦乐》(1965)、《白昼的恶魔》(1966)、《绞刑》(1968)和《少年》(1970)等片。大岛渚的作品常常涉及性与暴力,70年代开始以两部“性电影”而扬名世界,这就是《官能的王国》(1976)和《爱的亡灵》(1978)。后者还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两部影片均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以神秘阴暗的气氛描写了性犯罪的主题。影片曾引起评论界激烈争论,褒者认为导演借性的问题表现了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其无视传统道德和法律的精神体现了反体制的性质;但也有批评家指出影片主题的单一化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过多的性行为与性犯罪描写也带来不良的社会效果。1983年,大岛的《战场上快乐的圣诞节》在戛纳电影节获最佳影片提名,这部揭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残害战俘行为的影片,使他再次赢得国际性声誉。大岛渚的影片刻意求新,不仅注意捕捉新颖的题材,而且在艺术手法上也不断探索。他认为“作家的堕落来自相互模仿和自我模仿”,因此力图使自己的作品风格多样。评论家们认为大岛渚的影片具有反日本电影传统美学的特点,一般说来就是摒弃隐喻、含蓄、委婉的传统手法,代之以形象鲜明、直言不讳;摒弃感伤、抒情的格调,代之以残酷的真实和神秘的狞厉。他还爱用不稳定的画面渲染不安定的气氛,即使在长镜头中也常以角度的急速转换来破坏稳定感。(丁罗男)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