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耶夫(Пеонид Никопаевич Андреев, 1871—1919)
俄国剧作家。中学时代兴趣广泛,尤喜爱文学、历史和哲学。1892年考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此时他开始尝试写作,但投稿均未发表,并因之自感前途渺茫而几度想自杀。毕业后在地方法院任职并在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他取材于亲身经历的大学生活和法院诉讼案件的特写和讽刺小品。其中,刊登在莫斯科《信使》报上的短篇小说《巴尔加莫特和迦拉斯》因显露出对小人物热切关注的倾向而受到高尔基的称赞。在高尔基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于1900年加入了当时俄国最大的作家团体。以后,他的创作一发不可收,一系列的短篇小说在大型文学月刊上出现,《彼奇卡在别墅里》、《小天使》、《沉默》、《墙》、《思想》、《深渊》、《马赛曲》等。剧本《向星星》、《人的一生》、《饥饿国王》和《黑色假面具》等也成为轰动一时的名作。安德烈耶夫在作品的处理上把人物当作某种社会势力的象征,以极为夸张的手法,强烈地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限于政治立场和自身的局限性,他的人道主义比较抽象,作品的基调总是较为压抑低沉,作品如《思想》、《深渊》和《墙》还错误地否定理智,否定被压迫者的自觉斗争,暴露出他对现实持悲观的态度。1905年俄国城市革命爆发前后,他以高涨的政治热情和丰盛的创作间接地参与革命活动,对革命持同情态度。这在剧本《向星星》和小说《总督》、《七个被判死刑的人》等作品中有所反映。革命失败后,他开始悲观失望,并终于同革命作家分道扬镳。他此时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萨什卡·日古列夫》(1912)以1905年俄国革命时的农民斗争为题材,但他认为起义仅仅是盲目的破坏,这一思想损害了作品的社会价值。1914年后,安德列耶夫完全改变立场,在《俄罗斯意志》这一资产阶级报纸上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站到了沙文主义护国分子的一边。(鞠基亮)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