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 2)

“海叶阁可能与和珅有关?”扬州城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来观看。把门的衙役不允许赵家人出门,却不阻止市民在门外围观。

围观了几天,开始有一些纸张贴在赵府的围墙门口。署名都是“辅仁书院士子”,没写明是学生,还是教师,或者是掌门。

那些纸张上写的内容,好像出自“非常内行”之手。写出的毛笔字,更是娴熟、老到。

写了什么呢?请看——

“海叶阁客厅名嘉乐堂,此名实乃和珅本人之堂名,有其《嘉乐堂诗集》为证。巧合若此,岂非无因?”

“和珅字致斋,而海叶阁尊长邹阁老之字亦为智斋。致、智同音,请释其同。”

“和珅深信海叶阁秘藏倭寇王直巨财,故多次派人寻访。何谓海叶?只因王直副将名徐海、麻叶。今且问赵府何辩?”

……

这些句子写出来,要有不少文史背景。至少,要知道和珅的“堂”和“字”,知道王直副手的名,甚至还要知道邹阁老的“字”,那就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细看就可发现,拎着糨糊桶在贴的,是学生;但递给他们一卷卷写好的纸的,是几个年长的教师;在学生和教师背后不断抬手指点,又附耳说话的,是辅仁书院的孙掌门。

这里呈现了很多中国文人的特殊功能,那就是只要听到任何可以整人的风声,便发挥疯狂的想象力,在一些文字细节间生拉硬扯,罗织别人的罪名。明、清两代的“文字狱”,就是这样张罗起来的。一旦形成,很难反驳。因此,任何攻击者也不必承担责任。这就形成了滋生“文化鹰犬”的机制,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基因。

此刻,很多围观的人看了赵府门口的张贴,不禁叹息、摇头。

突然,一个清亮的女子嗓音在人群间响起:“抱歉,要借一下你的糨糊桶!”大家回头一看,两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正挤进来,挤到了那个拎糨糊桶的学生身边。学生抬头一看,就是前不久在参观海叶阁时询问汤显祖、洪昇作品的那两位昆曲演员。

她们没等学生反应过来,已经夺过了糨糊桶,把手上卷着的一张黄裱纸贴在了很多白纸中间。上面写了三个成语:“咬文嚼字,牵强附会,捕风捉影。”

大家一看,才知道这些熟悉昆曲剧本的女孩子,在文化等级上高于当时一般的市民。刚贴出,就引来围观者的一片叫好声。两位女演员用点头微笑,来回答大家。

一个教师躲在人群中呛声了:“年纪轻轻,一介女子,怎么能说别人是牵强附会?”

那位个子稍高一点的女演员一笑,直视着这位教师,说:“这位先生,看来那些牵强附会的句子是你写的了。”

“我写的,怎么样?你可以反驳啊!”教师又强硬,又得意。

女演员仍然一笑,说:“那就抱歉了。据我所知,叫嘉乐堂的,光在扬州就有七家,难道都与和珅有关?再说,海叶阁的名字,怎么能敲碎了拼接到倭寇的名字里去?我们的昆曲里就有一句唱词,‘天书海叶任风卷’,只是极言藏书之盛。你硬要把那么多书送给倭寇,累不累?”

她这番话,说得口齿伶俐,满脸俏皮,配着灵活的手势。最后说“累不累”的时候,还做了一个扬手反掌的动作,引起围观市民的笑声和掌声。

最新小说: 为己生 诗伴我前行 诸天:剑行 快乐唱歌 生活随想随思记 萌学园之红月之谜 阿Q的精神世界 一清少年随笔 我想让爱永恒 美漫里的虚空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