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2 / 2)

佛陀画像。

这份荣誉带来了热闹,差不多热闹了1000年,直到公元7世纪玄奘来的时候还“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大唐西域记》中的描写令人难忘。

佛教在印度早已衰落,这里已显得过于冷寂。对于这种冷寂,我在感叹之余也有点高兴,因为这倒真实地传达了佛教创建之初的素朴状态。

没有香烟缭绕,没有钟磬交鸣,没有佛像佛殿,没有信众如云,只有最智慧的理性语言,在这里淙淙流泻。这里应该安静一点,简陋一点,藉以表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本质上是一种智者文明。

先有几个小孩在讲坛、石墩间爬攀,后来又来了几位翻越喜马拉雅山过来的藏传佛教信徒,除此之外只有我们。树丛远远地包围着我们,树丛后面已没有鹿群。听讲石墩铺离得很远,远处已不可能听见讲坛上的声音,坐在石墩上只为修炼。

我在讲坛边走了一圈又一圈。我见过很多辉煌壮丽的佛教寺院,更见过祖母一代裹着小脚跋涉百十里前去参拜。中国历史不管是兴是衰,民间社会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靠佛教在调节着精神,普及着善良。这里便是一切的起点。想到这么一个讲坛与辽阔的中华大地的关系,与我们祖祖辈辈精神寄托的关系,甚至与我这么一个从小听佛经诵念声长大的人的关系,心里就有点激动。

作为一个影响广远的世界性宗教,此时此刻,佛教的信徒们不知在多少国家的寺庙里隆重礼拜,而作为创始地,这里却没有一尊佛像、一座香炉、一个蒲团。这种洁净使我感动,我便在草地上,向着这些古老的讲坛和石座深深作揖。

鹿野苑东侧有一座圆锥形的古朴高塔,叫达麦克塔(Dhamekh Stupa)。奇怪的是塔的上半部呈黑褐色,下半部呈灰白色。一问,原来在佛教衰微之后,鹿野苑与这座塔的下半部都湮灭了,只留下塔的上半截在地面上,年代一久蒙上了尘污。

18世纪有一位英国的佛教考古学家带着猜测开挖,结果不仅挖出了塔,也挖出了鹿野苑。这个佛教圣地的重新面世还是在20世纪,为时不久。

沉寂千年的讲坛又开始领受日光雨露,佛主在冥冥之中可能又有话说?

佛塔。原本是专门用来埋葬佛陀的专用建筑,后来也演化为献给佛陀的建筑物。

喜欢非亚之旅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非亚之旅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休休和漉漉 0感 为己生 诗伴我前行 诸天:剑行 快乐唱歌 生活随想随思记 萌学园之红月之谜 阿Q的精神世界 一清少年随笔